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传统民居研究从单一建筑学发展到多学科的交叉综合性研究阶段。将文化地理学与建筑学理论相结合的传统民居研究是综合了两种理论的基于大数据基础上的定量研究。通过文献研究、田野调查、交叉对比、定量分析、系统论证等方法,结合多学科体系从新视角研究传统民居。本文借助研究所的国自然课题“基于文化地理学的东北传统民居演化机制与现代演绎研究”,主要以东北三省地区的314个汉族传统村落与民居为研究对象,将数据库中的民居营造技艺统计信息在区域空间分布上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出民居营造技艺在文化因子的叠合分析下的空间分布规律,从文化地理学的理论体系下,依照文化景观的成因与流变,绘制文化区划图并分析内、外源文化特质。汉族民居的区划研究作为“东北传统民居演化机制与现代演绎”的汉族民居部分,与东北地区的满族民居、朝鲜族民居研究一起,共同组成基于文化地理学的按照民族划分的东北民居演化机制与现代演绎的研究。本文核心的研究内容有以下几点,首先通过对东北汉族传统民居的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整理出314个可供研究的村落样本,收集关于民居的营造技艺相关数据信息,建立东北地区汉族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数据库;其次,通过将数据库内容导入到ArcGIS软件中,进行核密度分析并完成文化地理图册的绘制,确定以墙体砌筑类型为主导因子,传统村落的形成年代、地形环境、建筑结构、山墙类型和屋面材料作为辅助因子,加上山脉、河流、行政区划的叠加,区划得出东北地区汉族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的八个文化区;最后,对上述八个文化区进行基本概况、文化景观特征及典型村落进行表征解读,在宏观层面解读文化区的内源性文化内涵与外源性文化内涵,挖掘文化区形成的外在演化和内在动力。本文主要的创新成果在于通过对汉族传统民居的文化景观发掘和整理,一方面展现了汉族民居在东北地区的发展与流变,一方面填补了民居研究中对东北汉族民居在文化地理学方面的研究空白,另外构建的传统村落与民居数据库和地理图册,对日后东北汉族民居历史文化空间保护与更新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