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80年代掀起企业收购热潮以来,品牌价值走进了学者研究的视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企业的竞争优势已由有形资源形态转向无形资源形态,消费者对于品牌的偏好选择决定了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和竞争优势。可见,品牌已经远远超越其保证品质和服务的基本功能,而成为企业最重要的一项无形资产,她能够给企业创造巨大的价值。然而,就目前企业对品牌价值追求和有关品牌价值的研究成果来看,大都关注于品牌所带来的商业价值方面,而对于品牌的非商业化价值关注甚少,由此带来的我国企业品牌短命现象和发展方向的偏离则日趋严重。本文正是基于上述目前品牌价值研究中的这一现象而提出了品牌非商业价值的研究论题,目的是为企业、消费者、社会之间能够和谐共处提供可行的思路和方法。本文通过回顾以往对品牌价值的研究,总结出企业在构建品牌的过程中,片面地追求品牌所带来的商业价值的负面效应,即这种品牌唯商业化的价值追求不仅不会使品牌得以持续健康发展下去,而且还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破坏性,如低俗的唯物质消费观念和行为、道德的渐失与沦丧、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等。因此,要实现社会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树立品牌的非商业化价值意识。本文首先从品牌非商业化理论来源来进行分析,综合运用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等知识,提炼出品牌非商业化价值的具体内涵及其特点,奠定了理论基础,为后面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其次,根据品牌非商业化价值的内涵,具体研究了非商业化价值的表现形式。分别从消费者、企业、国家和社会这几方面全面分析,说明非商业化的价值的实际意义,使其内容更加充实。最后,通过对联想品牌发展道路的分析和研究,指出非商业化的思想对一个品牌发展的重要性,展现了本文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