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乡村民宿业的快速发展,在国家和市场的双重引导下,乡村民宿品牌化有助于建立经营体的独特优势,获取可持续性竞争力。乡村民宿作为非标准化住宿服务组织,其品牌发展道路区别于一般产品及服务品牌,本文从基于消费者的品牌资产视角出发,认为游客真实性体验作为乡村民宿品牌的核心体验,能够通过建立品牌形象,为乡村民宿积累品牌资产。目前,学术界对乡村民宿品牌发展问题尚缺乏较专门性的研究,对于如何度量乡村民宿品牌资产、探讨其影响机制等问题尚有一定的研究空白。本文针对游客真实性体验与乡村民宿品牌资产的相关关系进行量化分析,构建游客真实性体验对乡村民宿品牌资产的影响模型,通过实证检验及影响模式的细分,试图梳理游客真实性体验对乡村民宿品牌资产的影响机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确定游客真实性体验与乡村民宿品牌资产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乡村民宿品牌发展现状及其现存问题,提出游客真实性体验对乡村民宿品牌资产的关系假设。运用元分析技术,对游客真实性体验与旅游品牌资产相关关系的主效应、调节效应及中介效应进行检验,通过对效果量的汇总统计,发现游客真实性体验对旅游品牌资产具有显著的高度相关关系,其中餐饮、住宿类(含民宿)旅游接待部门的相关性较强,品牌形象在游客真实性体验与品牌资产的关系中充当中介。最终对游客真实性体验与乡村民宿品牌资产的关系进行归纳,即“游客真实性体验--品牌资产”的直接影响关系和“游客真实性体验--品牌形象--品牌资产”的间接影响关系。该部分整合了游客真实性体验与旅游品牌资产关系的相关实证研究,为二者之间的关系结论提供量化证据,确定游客真实性体验与乡村民宿品牌资产之间的基本关系,为下文构建影响模型提供研究依据。第二,构建游客真实性体验对乡村民宿品牌资产影响的理论模型。通过词频分析、扎根编码等方法对乡村民宿网络游记进行文本分析,确定乡村民宿游客真实性体验的具体维度,将其划分为乡村原真体验、独特风格体验、真挚服务体验、自我关联体验;品牌资产以“消费者对该品牌与其竞争者相比的品牌偏好”作为操作性定义,选取单一维度为结果变量;品牌形象依据刻板印象理论,选取品牌能力形象、品牌温暖形象两个维度。确定主要变量后,提出变量间关系的研究假设并进行初步检验,最终构建游客真实性体验对乡村民宿品牌资产影响的理论模型。该部分利用多种文本挖掘工具,结合旅游真实性、品牌真实性的相关研究,确定了乡村民宿游客真实性体验的具体内容,利用元分析方法证实各个变量相关关系均显著后,最终构建理论模型。第三,对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通过问卷设计,选取京津冀地区为典型案例地进行问卷发放,对通过信效度检验的问卷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研究结果实现,游客真实性体验对乡村民宿品牌资产存在着直接影响路径和间接影响路径,其中独特风格体验、自我关联体验能够对乡村民宿品牌资产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游客真实性体验各维度均能够通过品牌能力形象、品牌温暖形象来影响乡村民宿品牌资产。该部分依据成熟量表以及乡村民宿情境对游客真实性体验、品牌资产变量进行了量表开发,根据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阐释了游客真实性体验对乡村民宿品牌资产的具体影响路径,为下一步深入分析影响模式提供基础。第四,分析游客真实性体验对乡村民宿品牌资产的细分影响模式。该部分对实证研究结果进行细化研究,利用fs QCA方法,探讨游客真实性体验各维度组合驱动下的品牌资产影响模式,并引入情境变量(民宿规模、民宿区位、游客年龄、游客收入),探讨不同情境下游客真实性体验对乡村民宿品牌资产的影响模式。研究结果显示,共存在游客真实性体验对乡村民宿品牌资产的5种基本影响模式:情感驱动型、独特情怀驱动型、民俗驱动型、地方文化驱动型、客体真实驱动型;以及多种特殊影响模式:均衡驱动型、环境感知驱动型、综合服务驱动型、人员驱动型、独特文化驱动型。通过对影响模式适用性的比较,分析了不同情境条件下游客真实性体验对乡村民宿品牌资产的影响特征,为乡村民宿品牌依据不同情境进行品牌资产建设提供相关依据。第五,提出基于游客真实性体验的乡村民宿品牌资产提升策略。通过对各章研究结果的分析,形成游客真实性体验对乡村民宿品牌资产影响机制的完整图景。其中以品牌资产为结果因素,乡村原真体验、独特风格体验、真挚服务体验、自我关联体验是主要的驱动因素,品牌能力形象、品牌温暖形象则是其中的中介因素,民宿规模、民宿区位、消费者年龄、消费者收入构成情境因素。“游客真实性体验--品牌资产”、“游客真实性体验--品牌形象--品牌资产”两条路径分别形成游客真实性体验对乡村民宿品牌资产的直接影响机制、间接影响机制(传导机制);游客真实性体验各维度形成协同机制,通过组合作用影响乡村民宿品牌资产,各情境因素对其形成调节机制。依据研究结果,从优化游客真实性体验、塑造乡村民宿品牌形象、乡村民宿品牌差异化定位三个方面,针对乡村民宿品牌资产提供相应的提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