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文分为五章进行论述:
论文在第1章阐述了现代食品系统与现代农业的概念内涵、外延、所涉及的相关产业以及二者之间关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在食品产业国际分工的条件下,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与动力源泉。
本研究的重心安排在第2章和第3章,从产业纵向一体化整合的均衡理论和食品系统中产业地理集聚整合分别论证,并提出关于食品系统中产业整合的13个命题和两个推论。
第2章——食品系统中产业整合的均衡理论。这一章本着均衡的思想,对食品系统中参与主体的个人理性与集体选择、食品系统各层面产业纵向一体化以及一般均衡条件下税收与福利进行了比较静态分析。第2.2小节,文章分析了食品制造商一食品零售商纵向一体化,“上游”垄断与“中下游”食品厂商的要素替代分析框架,并论证了食品系统纵向一体化产业整合与价格歧视,依此提出了命题2.1、命题2.2、命题2.3和推论2.3。第2.3小节,从存在国际贸易时与封闭经济两个方面证明食品系统一般均衡条件下,少量税收对国内福利的影响,得出命题2.4与命题2.5。
第3章——食品系统中产业整合的集聚模式与产业发展。第3.1小节,从设立假设条件,食品系统中消费者行为,运输成本,食品系统中厂商行为,工资率、价格指数和收入,食品系统暂时均衡以及食品系统均衡的稳定性七个层次构建了食品系统“中心一外围”集聚模式。并得出命题3.1一命题3.6与推论3.6。第3.2小节,建立动态投资模型分析食品系统中存在资本调整成本时,食品系统如何在长期中回归到均衡路径。并依次得出命题3.7与命题3.8。第3.3小节运用中国食品系统的经验证据分析食品系统中相关产业的集聚、增长、结构与绩效。这一小节先应用Enision和Giaeser建立的产业地理集中指数的计算公式计算近十年的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和烟草加工业的地理集中指数,再运用MATLAB拟合各产业的地理集中指数与成产效率对时间的多项式函数,最后建立各产业的地理集中指数与相关绩效指标的时间数列回归和各省市的截面数据回归,并得出各自分析结论。
第4章,结合前两章论证的主要命题,以案例的形式对湖北省农业、食品工业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充分的实证研究,从食品系统“上游”的农产品生产、“中下游”的食品加工制造以及“海”的食品消费层面进行深入调研分析,论证了湖北食品系统中相关产业发展缓慢的深层原因和跨越发展的潜在优势。
第5章,在第1章至第4章理论模型论证和实证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食品系统发展的政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