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急性脑卒中患者容易发生营养不良,尤其在急性期住院阶段,患者的营养状况可进一步恶化,导致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明显增高。营养不良与卒中的不良结局显著相关。然而目前对于脑卒中营养支持的时机和途径,以及营养支持与卒中预后的关系仍未完全明确。现阶段我国尚缺乏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及营养支持的的多中心研究及相关数据,由于无法掌握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及其变化规律,因此无法对患者进行正确适当的营养管理。目的:通过对急性脑卒中伴吞咽障碍的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观察营养支持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营养治疗是否能够改善急性卒中的近期预后,为急性脑卒中早期营养支持理念的建立奠定一定的基础。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选择急性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卒中单元患者为研究组,于入院后72小时内给予鼻饲肠内营养支持,神经科普通病房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家庭喂养饮食。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共入选患者55例,其中研究组27例,对照组28例,观察两组住院21天的总淋巴细胞计数(TLC)、免疫球蛋白A(IgA)、G(IgG)、M(IgM)和补体C3、C4水平变化,以及两组的低蛋白血症发生率(血清白蛋白<35g/L)和感染并发症发生率。第二部分共入选患者76例,其中研究组39例,对照组37例,观察两组住院21天的营养指标变化(包括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和三酰甘油)及营养不良发生率;比较两组住院21天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90天的残障程度(mRS)和3个月病死率。结果:住院21天,研究组的TLC[1.33±0.41×10~9/L]、IgA[2.24±0.81g/L]、IgG[11.02±2.78g/L]和补体C3[1.09±0.27g/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的TLC[1.09±0.36×10~9/L,P<0.05]、IgA[1.77±0.73g/L,P<0.05]、IgG[9.17±2.02g/L,P<0.01]和补体C3[0.94±0.21g/L,P<0.05];研究组的低蛋白血症发生率(29.6%)显著低于对照组(57.1%,P<0.05);研究组的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44.4%)显著低于对照组(78.6%,P<0.05)。研究组的肱三头肌皮褶厚度[15.09±4.83mm]、上臂肌围[24.21±1.93cm]、血红蛋白[125.5±16.8g/L]和血清白蛋白[38.12±4.21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肱三头肌皮褶厚度[12.64±5.11mm , P < 0.05]、上臂肌围[23.07±1.71cm , P < 0.01]、血红蛋白[116.8±19.3g/L,P<0.05]和血清白蛋白[35.48±4.08g/L,P<0.01];研究组的营养不良发生率(18.9%)显著低于对照组(41.1%,P<0.05);研究组的3个月病死率(10.2%)与对照组(18.9%)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1天研究组的NIHSS[10.56±4.75]显著低于对照组[13.24±4.26,P<0.05],研究组Barthel指数[46.7±28.6]与对照组[33.8±31.9]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的90天mRS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改善急性期卒中患者的免疫机能,减低患者感染性并发症和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并能促进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因此可能有利于患者的近期预后。但是,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回归社会的能力并未从营养支持中获益,提示Barthel指数和mRS积分的恢复还需要营养支持以外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