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中药化痰祛湿、活血化瘀、疏肝解毒、健脾消导四种不同法则组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及临床疗效。方法:1、临床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方式,选择150患者,分为5组,每组各30人。治疗组:①化痰祛湿组②活血化瘀组③疏肝解毒组④健脾消导组;对照组:口服易善复。观察两组患者服药3个月后临床症状、肝功能、血脂、血清MDA、SOD及肝脏B超影像学变化,评价其临床疗效。2、实验研究:采用高脂饲料复制脂肪肝大鼠模型,观察大鼠肝组织中肝脂、血清肝功能和血脂,肝组织中SOD、MDA含量及肝细胞线粒体膜流动性,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并以化痰祛湿、活血化瘀、疏肝解毒、健脾消导四种不同治法进行防治,观察其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1、临床研究:①各组均能明显改善肝功能,(P<0.01或P<0.05);治疗后,在改善肝功能方面,对照组比较,活血化瘀组、健脾消导组、疏肝解毒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②活血化瘀组、健脾消导组能能明显降低血脂(P<0.05)③各组均能增强SOD活性、降低肝组织MDA水平,(P<0.01或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活血化瘀组、健脾消导组、疏肝解毒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④治疗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B超影像学及整体疗效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健脾消导组、活血化瘀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2、实验研究:各治疗组均能明显改善肝功能(P<0.05或0.01);活血化瘀、健脾消导法能明显降低血脂、肝脂及肝细胞脂变程度、减轻肝脏炎症活动(P<0.05或0.01),同时可显著降低MDA,增强SOD活性和肝线粒体膜流动性(P<0.05或0.01);疏肝解毒法虽能降低MDA,增强SOD活性和肝线粒体膜流动性(P<0.05),但对肝脂、血脂无明显降低(P>0.05)。结论:各种治法均可通过清除机体自由基,增强抗氧化能力,调节和改善自由基代谢平衡,从而不同程度地防治肝脂变和肝脏炎症活动,本研究中活血化瘀治法的作用效果总体上比健脾消导法、疏肝解毒法、化痰祛湿法好,健脾消导组、活血化瘀组在整体临床疗效方面优于其他三组,健脾消导法降低血脂、降酶作用及疏肝解毒法降酶作用与活血化瘀治法相当,化痰祛湿法效果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