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随着显微神经外科的发展,眶上锁孔入路已成为较成熟的手术入路,临床多应用于前循环动脉瘤、前颅底及鞍区占位病变的手术治疗。但目前在临床应用中对骨窗的选择并未达成共识,主要有2.0㎝×4.0㎝长方形骨窗与直径3.0㎝圆形骨窗两种。本实验采用显微解剖模拟眶上锁孔手术入路观察两骨窗显露范围的方法,并对其进行比较。方法:本实验采用显微镜下模拟眶上锁孔手术入路,解剖尸头并观察显露范围的方法,比较两种骨窗解剖显露范围。同一术野先后采取直径3.0㎝圆形骨窗及2.0㎝×4.0㎝的长方形骨窗开颅,测量同侧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在两骨窗下暴露最大长度的差值,并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4.0㎝的长方形骨窗较直径3.0㎝圆形骨窗对同侧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前动脉的暴露长度具有统计学差异,(P M.C.A=0.000; P A.C.A=0.000 ), 2.0㎝×4.0㎝的长方形骨窗的暴露范围更加广泛。2.0㎝×4.0㎝的长方形骨窗与直径3.0cm圆形骨窗对大脑中动脉显露的最远点到前床突的直线距离分别为28.50±2.02 mm;23.63±3.46 mm,对大脑前动脉的显露的最远点到前床突的直线距离分别为26.58±2.56㎜; 25.48±2.38㎜。2.0㎝×4.0㎝的长方形骨窗对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前动脉的显露的最远点与直径3.0cm圆形骨窗对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前动脉的显露的最远点间的直线距离分别为5.78±0.98㎜;5.62±0.87㎜。结论:眶上锁孔入路中2.0×4.0㎝长方形的骨窗较直径3.0㎝的圆形骨窗的显露范围增大。在实际临床应用中,长方形骨窗更具有实用性,可以良好显露前颅底及鞍区的解剖结构,适用于该区病变的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