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渭河作为陕西的母亲河,处于陕西的经济开发带上,沿河有宝鸡、咸阳、西安、渭南等几个大中城市和杨凌国家级高新农业示范区,水对其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渭河沿岸分布有32个水源地,这些水源地对城市供水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近年來,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渭河已遭受了严重污染,被污染的河水在入渗补给地下水的过程中对沿岸地下水已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傍河水源地的开发利用极为不利。 鉴于傍河水源地对沿河城市发展的重要性,本论文在“973”项目的支持下,就渭河污染对地下水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论文分以下几个方面研究: (一)对渭河及沿岸的自然地理条件、地质地貌、水文地质特征及水化学特征进行了深入的调研; (二)调查了渭河与沿岸地下水之间的关系和河流污染对地下水的影响; (三)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地段西安市草滩镇(距河岸约500m),以六价铬和砷为污染示踪剂开展了原位试验和室内测试分析与吸附实验,模拟污染质在河水与地下水出现“脱节”情况下的行为特征,研究总结了六价铬和砷在河流与地下水“脱节”情况下,河床下多孔介质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四)建立了垂向二维非稳定的水份和溶质(六价铬)迁移数学模型,用美国GMS软件包中的FEMWATER程序进行了模型求解。模型运算之后,通过对所做的水份和六价铬迁移转化规律的对比分析,得出不同岩性和结构的多孔介质中六价铬的迁移转化规律。 此项研究不仅可为水源地的合理开发利用、污染的防治等提供理论依据,而且对类似地区的污染质迁移转化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推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