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血浆hs-cTnT和NT-proBNP水平浓度变化,研究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hs-cTnT和NT-proBNP分别与NYHA的相关性,探讨血浆hs-cTnT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并初次应用hs-cTnT作为评定指标,评估曲美他嗪的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入选的61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其入院时的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标准进行分级,其中包括心功能Ⅱ级19例,心功能工II级28例,心功能Ⅳ14例;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实验对象均于入院后24h内空腹采血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s-cTnT. NT-proBNP值。并将该61名心衰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应用抗心衰标准治疗,包括应用正性肌力药、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和血管扩张剂等。治疗组的31名患者在抗心衰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曲美他嗪片20mg3/日口服,随访12周。12周后再次空腹采血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s-cTnT、NT-proBNP水平。此外,于入院后24h内及治疗12周后对61名患者行心脏彩超检查,记录其LVEF和E/A值。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所有心力衰竭患者血浆hs-cTnT和NT-proBNP水平是明显增高的(P<0.01)。治疗前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水平增高,心衰程度加重,2组患者血浆hs-cTnT和NT-proBNP水平逐渐增高,各级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浆hs-cTnT浓度与NYHA呈正相关(P<0.05);NT-proBNP与NYHA呈正相关(P<0.01)。干预12周后,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血浆hs-cTnT和NT-proBNP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心脏彩超结果示治疗12周后LVEF值升高(P<0.05),且治疗组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但E/A值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1.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清hs-cTnT水平是明显升高的,且其升高程度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成正比,随着心功能分级增加,血清hs-cTnT水平逐渐上升;2.治疗后随着心衰病情好转,患者心功能改善,其血清hs-cTnT水平逐渐降低;3.与NT-proBNP一样,hs-cTnT可以成为一个理想的指标,应用于临床判断老年心力衰竭的病情及疗效;4.应用hs-cTnT评定曲美他嗪治疗老年心力衰竭效果办法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