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新三板市场自2006年成立以来,挂牌企业数量增长迅速,从刚开始的10家增长至面前的6000多家,市场成交股本和成交金额也呈现不断增长态势。新三板的成立无疑为广大企业特别是创新性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一个便捷和多样化的融资平台。本文旨在通过对新三板挂牌企业融资效率的研究,为中小企业挂牌新三板实现多元融资,降低企业选择融资平台的成本,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同时,对新三板制度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首先以国内外相关研究为基础,结合我国新三板市场的发展现状和功能定位,分内源融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几个方面,从理论上分析了新三板市场对企业融资的积极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资本规模、行业和地域分布等方面对我国新三板市场挂牌企业的特征做了全面的统计分析,并着重从融资规模、融资方式等方面具体分析了新三板挂牌企业的融资状况。总体看自2013年新三板全国扩容和2014年做市商制度推出以来,挂牌企业的数量及融资规模等大幅增加,融资方式不断丰富,企业挂牌新三板后,融资环境得到较大的改善。在以上理论和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选择2013年6月之前挂牌的公司为研究对象,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基本模型,从投入产出角度,构建输入、输出指标,对样本企业2013-2014年的融资效率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整体看新三板挂牌企业融资效率偏低,完全有效企业占比较少。从融资效率变化趋势来看,样本企业的融资效率包括综合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呈势逐步上升趋势,表明挂牌新三板后,企业的融资效率和经营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从融资效率规模报酬角度来看,大多数样本公司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说明企业没有合理分配所筹资金,资金利用效率较低。最后,本文从企业自身、政府及相关金融中介等方面,提出了改善新三板企业融资效率的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