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能源消耗问题和环境问题的提出,利用自然通风改善室内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建筑特别是住宅中,自然通风是最经济、有效的环境调节手段,不但能降低室内温度、带走潮气、达到人体热舒适,还能提供新风,保证室内空气品质。有效的利用自然通风解决室内热舒适性和空气质量问题。建筑通常意义上的自然通风指的是通过有目的的开口,在风压和热压作用下产生空气流动。太阳能通风是一种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措施。它利用太阳辐射增大进出口空气的温差,提供空气流动的浮升力,达到增加室内通风风量降低室温的目的。地球一年从太阳获得的能量高达1.8×1018kWh,这是一个极其巨大的、其他任何能量形式不可取代的能源。但是太阳能的具有不稳定性,在太阳辐射较强时会有剩余热量无法被有效利用,当太阳辐射较弱时又不能提供足够的能量供建筑物使用。因此现有的太阳能通风系统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将烟囱效应和相变蓄热材料相结合,将有效的改善现有太阳能通风系统的缺点,实现白天将太阳能储存,夜间向空气释放。本文提出将相变蓄热材料应用于太阳能通风中,利用相变材料的蓄热作用,使太阳能的利用时间从白天转移到夜间,实现间歇性通风、采暖。这样就实现了太阳能通风系统全天通风,扩大了太阳能通风系统的适用范围。本文主要是利用实验研究方法对太阳能通风屋顶结合相变蓄热的通风特性进行实验研究。为我国绿色建筑中推广应用太阳能通风技术提供理论依据。首先,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集热面尺寸为1500mm×1000mm,空气通道尺寸为宽1000mm,高30mm,进风口尺寸为400mm×200mm,出风口尺寸为1000mm×200mm,进出风口之间的高度差为2m的太阳能通风屋顶,其结合相变温度为40℃、60℃的相变蓄热材料时的间歇通风效果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研究了其温度场、速度场和自然通风量。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范围内,集热面及玻璃盖板的壁面温度随时间的变化一致,且与太阳辐射强度随时间的变化一致。在不同的相变蓄热材料下,太阳能通风系统空气通道中温度变化规律是相同的,且温度分布并不是均匀的。采用相变温度为60℃的相变蓄热材料时太阳能通风屋顶在夜间通风时10小时累计通风量分别为1613.28 m3、1171.2 m3,单位集热面面积的通风量是3752m3/h。采用相变温度为40℃的相变蓄热材料时太阳能通风屋顶在夜间通风时10小时累计通风量分别为1230.8 m3、1300.8m3,单位集热面面积的通风量是3941m3/h。同时,对太阳能通风屋顶结合无动力风机时日间通风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范围内,采用相变温度为60℃的相变蓄热材料时太阳能通风屋顶结合无动力风机在日间通风时8小时累计通风量分别为2112m3单位集热面面积的通风量分别是82.85 m3/h。采用相变温度为40℃的相变蓄热材料时太阳能通风屋顶结合无动力风机在日间通风时8小时累计通风量分别为1797.6 m3,单位集热面面积的通风量分别是70.5m3/h、采用相变温度为60℃的相变蓄热材料时太阳能通风屋顶没有安装无动力风机在日间通风时8小时累计通风量分别为2800.8m3,单位集热面面积的通风量分别是109.8 m3/h。无论是60℃的相变蓄热材料还是40℃的相变蓄热材料安装风机后都没有起到加强自然通风的作用。说明在重庆这种静风率高,风速低的地区利用风压加强自然通风的效果不理想。所以利用热压通风来改善室内的热湿环境就成为静风率高地区一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