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石和保障,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务院于2014年颁布的《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中明确的将审计全覆盖作为未来审计工作发展的总体要求。在审计全覆盖的要求下,国家审计的范围进一步的扩大,加剧了繁重的审计任务与有限的审计机关人力资源之间的矛盾,大力推动审计职业化发展成为了缓解这一矛盾的重要举措。本文首先阐述完善审计职业化制度设计的必要性。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审计职能越来越丰富,而在审计人力资源受到约束的制度环境下,很难实现审计全覆盖的要求,需要通过审计主体的不断改革、审计人员职业化发展来缓解审计委托与受托的矛盾。其次整理了审计职业化的相关文献,介绍了审计职业化的内涵,阐述了审计职业化的定义与功能定位。接着从人力资源角度入手,结合政府审计的本质属性,介绍了政府审计人力资源管理及职业化的相关理论,从招聘、开发与培训、薪酬与工资和绩效评价这人力资源管理的四个组成部分入手,结合科学管理、制度经济学、技艺理性以及新公共管理等理论,分析了人力资源约束与审计职业化发展的内在联系。然后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获取了一系列资料,分析了中央及地方审计机关人力资源在数量以及质量上的约束,尤其是对地方审计机关进行调研,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包括外部宏观环境、制度约束以及职业管理模式不合理、职业地位不明确等。最后指出推动审计职业化发展要坚持制度改良性变迁的原则,构建以公务员管理模式为基础的双轨道人才管理模式框架,并提出建立准入和退出标准等具体路径选择,以解决人力资源约束下审计工作存在的现实问题,适应审计全覆盖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