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伦理视角下的“人肉搜索”现象

来源 :湖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bcas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人肉搜索”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它渐渐成为网络上热点事件的常用搜索工具。“人肉搜索”现象带来了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网络上的道德卫士高举“人肉搜索”的大棒,对违反社会道德性的行为进行谴责和批判,彰显了社会的公正性,使人们维护真善美的最初愿望和最终目的都得到了满足。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自由性,“人肉搜索”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违背道德的不当行为。本文分四个部分介绍了“人肉搜索”的发展过程,并且研究了如何保持它的积极效应,改进和消除它的负面意义。最后,对“人肉搜索”的规范引导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其实,就“人肉搜索”本身而言仅仅只是一个搜索引擎工具,它是在广大网民的推动下走向了一条意义深远的道路。“人肉搜索”的产生是由于网民的心理原因,社会原因,网络技术原因等多方面因素所致,其本无善恶之分。但是在网民的运用下,“人肉搜索”却显现出新的争议和矛盾。首先,“人肉搜索”为网民提供资源共享的平台,发挥大众的舆论监督作用,但是同时,由于网民对“人肉搜索”的滥用导致网络暴力的产生,使得“人肉搜索”受到人们的质疑和谴责。对于“人肉搜索”中出现的“网络暴力”我们要客观的来看待和对待。“网络暴力”是必须要消除的,也具备消除的可能性。那么为了消除“人肉搜索”中的“网络暴力”,我认为我们要从网民道德建设,伦理教育建设和网络立法建设等三个方面来对“人肉搜索”进行规范引导,希望通过这些努力能够使“人肉搜索”的行为不再游走在道德边缘,而是朝着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  
其他文献
李二曲,自学成才,乃明清之际重要的思想家、教育家。从地域上看,二曲属于关中学者,但其思想和早期关学学旨截然不同,只是保持了浓郁的关学学风而已,因而不能将其学说简单地等
当今时代,伴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应用,尤其是转基因产品越来越多地渗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对生物技术的恐惧感日益增强。生物技术对人们的心理产生了深刻的冲击,
中华传统经典是中国文化保存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历史舞台上曾经起到过举足轻重的作用,辉煌过也沉寂过,如今在新中国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再次吸引了人们的目光。此时,全面而客观的对
根据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的理论,从语言学角度研究队媒体发展趋势的研究甚多,但从哲学、文学的角度研究的相关著述并不多,本选题的着力点在于从哲学的高度,用主体间性概念和思维方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公民的道德人格体现出了强烈的工具理性精神,它不但诱导了公民的短期行为和功利行为,更诱发了公民的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盛行。表现为损人利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