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及其辞赋思想主题研究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bab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陶渊明《感士不遇赋》、《闲情赋》、《归去来兮辞》三篇赋作为专题观照,在吸收已有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着重研读探讨其各自思想主题意蕴,探讨各自文学文化渊源,并试图揭示三赋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此四个方面的论述来把握审视陶渊明三赋。陶渊明出身寒族,虽然曾祖显赫一时,但到他时,家道早已衰落,远不复从前。身处极端重视门阀的东晋朝,寒微的出身,混乱黑暗的世道,注定了陶渊明怀才不遇有志不伸的悲剧命运。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他内心极度痛苦,虽经五仕,而终竟莫遇。出仕失败后,转志从文,归田乃是其不得已之选择,其诗文仍然难掩深重的悲剧意识。这是本文探讨陶渊明三赋主题思想及出处行节的切入点。《感士不遇赋》抒发了作者不遇的悲慨。与此前同题之作相比,其超乎同类之处主要在于作者情志及其消解方式上的标新。士不遇历史现象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国度的必然产物,也有士自身的具体原因。《闲情赋》主题在学界歧说纷纭。此赋通过叠合传统的比兴手法,以君子求美悲剧的文学隐喻模式喻指美的不久长和人生不遇的历史宿命,从而获得了永恒的哲学品格。它虽属奕代继作,但自出机杼,匠心独运,确立了在同题赋中的典范地位。《归去来兮辞》乃陶渊明标志性赋作。此赋通过陶渊明归田地图的诗意描绘,宣告了陶渊明五官三休之后的终极人生定调。该赋祖述张衡《归田赋》,而有变创与发展。它是陶渊明心灵地图的诗意呈现,确立了田园生活范式。三赋依次构成陶渊明从立志入仕到仕路不通归念滋长终竟弃仕归田转志从文心路历程之文本依据的三维层次,呈现为经纬交织互文见义的心灵图景和文化注脚,形成彼此互为表里、互为呼应、相辅相成的田园论述结构。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对在精神科开放式病房接受治疗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1月至2018年8月期间在云南省玉溪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老年
【目的】探讨加强病区药品的数量和效期管理的对策。【方法】提出建立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操作流程管理的方法。【结果】通过对病区药房制定了完善的药品管理制度,合理利用
[目的]探讨被膜松解术治疗重度乳腺增生的临床价值及治疗机制.[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56例重度乳腺增生病人行被膜松解术治疗.[结果]137例患者治疗后有明显的改善,而有14例患者
【目的】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具有出血高危因素行剖宫术的产妇40例,按胎儿娩出后宫体注射药物的不同随机分成卡前
城市是一个复合生态系统,是一个特殊的生命有机体,应当用生态学的方法和理论对城市进行重新解读。本文运用生态学思想解析城市的生态位现象及城市在生态环境中的进化过程,系统分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对已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252例患者,根据其是否合并冠心病分为A组114例和B组138例进行对照分析。对所有患者均记录性
【目的】探讨难治性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22例难治性ANLL用阿糖胞苷(Ara-C)、安吖啶(AMSA)和依托泊苷(VP16)组成的AAE方案联合逆转耐药荆环孢霉素A(C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