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健康APP在促进孕期保健知识知晓与服务利用的成本效果分析

来源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mlb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比较母子健康APP和传统健康教育宣传方式,了解母子健康APP在知识知晓和服务利用的成本效果,为母子健康APP进一步推广和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渠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信息部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支持下的母子健康APP推广应用项目试点省份中的中部地区河南和西部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各2个县区作为研究现场。对研究地点的71家医疗机构进行母子健康APP改造、使用和宣传推广等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实施基本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率)描述。对调查试点妇幼保健院中符合纳入标准的344名孕早期(≤13周)孕产妇按照选择队列中未坚持使用母子健康APP(未下载、使用不频繁或卸载)的孕产妇作为对照组和母子健康APP(下载使用)的孕产妇作为干预组,采用前瞻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母子健康APP干预后在促进孕期保健知识知晓与服务利用研究,定性资料运用小组访谈和个人深入访谈,定量资料干预组和对照组增长率变化比较运用χ2检验,组间通过倍差法进行实施效果分析。结合开发运营机构和医疗机构的成本基线调查估算结果,从孕期知识知晓和服务利用的角度,以1年为循环周期,从成本和效果两个维度评价每年1家医疗机构与传统健康教育干预方式相比,母子健康APP干预方式的成本和效果,并计算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同时通过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明确在成本下降的情况下对结果的影响。结果1.实施效果:46.0%的医疗机构增加了母子健康APP应用功能,32.2%的医疗机构引入母子健康APP健康教育内容,通过该母子健康APP进行信息互联互通平台搭建妇幼健康信息平台最高,占44.8%。85.9%的医疗机构进行母子健康APP宣传推广使用,新疆的宣传推广使用APP利用率(94.4%)高于河南(77.1%),宣传主要负责部门为保健科,占21.1%。服务对象认可度低(31.4%)成为未宣传推广使用母子健康APP最主要的原因。母子健康APP对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产生积极的影响,对目前的内容和呈现形式是基本满意的。孕产妇对母子健康APP的下载使用率为47.2%,下载母子健康APP并且看过健康教育内容的用户占100%,干预后满意率从30.9%上升至53.6%。通过干预组与对照组知识知晓增长率前后比较发现,母子健康APP干预组增长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净效应使孕期知识知晓率增加1.806倍(2.502~14.797),综合分析发现母子健康APP的干预使孕期知识知晓率的可能性增加(P<0.05)。同样通过对比发现干预组与对照组孕期建册增长率前后比较发现,除孕产妇及丈夫民族为少数民族外,母子健康APP干预组增长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净效应使孕期建册率增加0.551倍(0.540~5.577),但干预净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2.成本效果:典型1家试点医疗机构每年孕产期传统健康教育投入成本的估算910,400.00元,每年母子健康APP开发和维护投入成本的估算466,853.00元。(1)知识知晓率的成本效果:与传统健康教育方式比较,每增加一个知识知晓率的单位,利用母子健康APP干预后会节省成本13,948.02元。(2)孕期建册率的成本效果:与传统健康教育方式比较,每增加一个孕期建册率的单位,利用母子健康APP干预会节省成本27,211.47元。(3)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结果:将研究中所涉及的传统健康教育成本下降20%,母子健康APP成本下降40%(根据实际基线调查情况进行假设下降率),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发现结果趋势一致。结论由此可见与利用传统健康教育方式相比,利用母子健康APP对孕产妇孕期知识知晓和行为规范具有较高有效性,成本效果分析证实母子健康APP具有较高成本效果,母子健康APP新媒体方式的健康教育是更为经济的手段。因此,应加快增加母子健康APP应用的宣传推广和引入更多健康教育内容,完成信息互联互通平台的搭建,使母子健康APP的专业性和安全性的优势更好得到发挥,在疫情防控下进行更好的孕期健康管理。
其他文献
羊瘙痒病是一种自然发生的传染性海绵状脑病,它可以在绵羊和山羊羊群之中传播,其疾病的易感性、潜伏期和跨物种传播的能力主要受宿主朊蛋白基因(prionprotein gene,Prnp)的影响。目前还没有藏羚羊和岩羊发生羊瘙痒病的报道,研究藏羚羊和岩羊的Prnp序列有助于评估藏羚羊和岩羊对羊瘙痒病的易感性。参照GenBank上已经发表的绵羊Prnp序列设计引物,然后对藏羚羊和岩羊的Prnp序列进行扩增
蜱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专门以其脊椎动物宿主的血液为食,是一种常见的病原传播媒介生物,能够传播细菌、病毒、原生动物等多种病原体。了解和鉴定蜱传病原体对评估感染风险,病原体控制和相关疾病预防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16S核糖体DNA(16SrDNA)高通量测序方法,结合病原菌特异性基因检测技术,研究不同地区优势蜱种携带微生物的种群特点,发现当地主要蜱传病原菌,为当地的蜱传疾病防控提供科学数据。于山西祁
蜱媒病毒(Tick-borneviruses,TBV)属于一大类重要的虫媒病毒,通过脊椎动物和媒介蜱在自然界中循环。目前已知的蜱媒病毒有160多种,其中一些对人类和动物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中国和俄罗斯边境接壤区域内存在蜱媒病毒的自然疫源地。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俄边境口岸的贸易、运输和旅行日益增多,蜱媒疾病跨境传播的风险加大。因此本研究对中俄部分边境地区开展蜱媒病毒的调查,为该地区蜱媒疾病的
甲型肝炎病毒(HAV)是一种无包膜单链RNA病毒,是人类急性肝炎的重要病因之一,HAV主要通过粪-口途径(如接触HAV污染的食物、水、以及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偶尔可通过输血及血制品传播。人对HAV普遍易感,随着经济、卫生条件的改善和甲肝疫苗的应用,甲型肝炎的发病率随之降低,但这也一定程度上导致未免疫人群抗体水平下降,易感性升高,更易引起甲肝的暴发。HAV在环境中较稳定,对干燥、高温、高或低pH值、
旋毛虫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食源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呈世界性分布。从发现至今已近200年,但每年在世界各地仍有大量病例并引起多起暴发。由于旋毛虫病的临床症状不具有特异性,所以不易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至今仍没有一种快速、准确、便捷的诊断方法。本研究旨在找到一种敏感性高、特异性好、又能大量制备的优质抗原,可用于研制旋毛虫病的免疫学诊断制剂。目的:本研究基于以往研究基础所获得的旋毛虫不同发育时期的4个强反
目的:丙烯酰胺(acrylamide,ACR)进入体内后,经 CYP2E1(Cytochrome P4502E1,CYP2E1)代谢转化为环氧丙酰胺(glycidamide,GA)。有研究表明,在肌肉和神经组织中存在较高浓度的ACR原型和代谢产物GA。考虑到GA的生物效应,对ACR神经毒作用的研究不能仅仅关注其物质原型,应进一步同时探究其代谢产物GA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毒效应机制及作用差异。通过以高/
目的:了解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膳食营养状况和不同糖代谢状态的患病水平;探索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糖尿病的膳食及其他影响因素;比较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中已诊断和新诊断糖尿病患者的膳食营养状况。方法:本研究以2015年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China Adult Chronic Disease and Nutrition Surveillance,CACDNS)的65岁及以上老年人作为研究对
该文以青海省3所高校2016年、2017年、2018年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的测试结果为依据,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3所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旨在揭示青海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3年间,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呈上升趋势,但是变化趋势以及格为主,优秀和良好比例很低,且存在不及格现象。建议:针对高校学生的体质健康现状,进一步提高测试工作的实效性,充分发挥测
背景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国家统计局2018年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约达1.7亿,约占全国总人口数的11.9%。在中等或低死亡率的假设下,2050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将上升到3.37-4.0亿,约占全国总人口数的23.9%-26.9%。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将要面临因人口老龄化而带来的重要社会、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问题,如我国老年痴呆和轻度认知功能受损的患者已经分别达到590万(
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导致全世界人类急性疾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是主要病因,占80%。常见呼吸道病毒包括流感病毒(IFV)、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冠状病毒(HCoV)、腺病毒(HAdV)和鼻病毒(HRV)等。肺炎支原体(MP)也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基于下一代测序(NGS)的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