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微电子系统向着小型化、集成化的方向发展,为突破传统二氧化硅对半导体器件的限制、提高电容器的储电能力与可靠性,研究开发高介电材料已成为半导体与电子元器件行业的热点之一。其中高介电聚合物材料具有重量轻、可大面积成膜等优点,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多省并醌自由基聚合物(Polyacene quinine radical polymer)具有介电常数高、稳定性好的优点,是一类具有显著应用前景的高介电聚合物,但是由于合成工艺复杂、介电损耗大、不溶不熔,从而限制了其应用。本文重点研究了多省并醌聚合物的合成工艺以及工艺条件对聚合物介电性能的影响规律,合成了两种新型蒽醌单体及改性多省并醌聚合物并研究了改性后聚合物的介电性能。首先,采用未见文献报道的NaCl /AlCl3熔盐法合成多省并醌聚合物,并与常规硝基苯溶剂法进行对比,分析了聚合物的结构与热稳定性,测试了样品的介电常数与介电损耗。研究结果表明,多省并醌聚合物热稳定性很好,5%质量损失温度大于380℃。20Hz下熔盐法合成的聚合物介电常数达10471;在硝基苯中所得聚合物的介电常数为9.55。多省并醌聚合物的介电常数随外加电场频率升高而降低。其次,合成了两种新型蒽醌单体:1,4-二(辛氧基)蒽-9,10-二酮和1,4-二(丁氧基)蒽-9,10-二酮。通过红外、核磁和元素分析确证了单体的结构。DSC、TG结果显示两种新型单体的5%质量损失温度最高可达266.4℃。最后,将新型蒽醌单体与均苯四甲酸酐在硝基苯中预聚,再将预聚产物在NaCl /AlCl3熔盐中继续反应得到改性多省并醌聚合物。通过红外光谱、热分析等方法表征改性聚合物的结构并研究了改性聚合物的介电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改性聚合物有较好的热稳定性,5%质量损失温度大于387℃;20Hz下改性聚合物的最大介电常数值为100,比改性前有所降低。同时合成了乙醇可溶的改性多省并醌聚合物,20Hz下最大介电常数为19997。改性前后多省并醌聚合物的介电性能可以根据游动极化理论进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