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是美国著名剧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尤金·奥尼尔的一部自传性作品。该剧本被称为剖析人类灵魂的杰作,在国内文学界备受关注,遗憾的是很少有人从翻译角度进行研究。 众所周知,戏剧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具有二元性特征,既可以作为文学作品供读者欣赏,也可以作为舞台版本演出。由于戏剧的双重性特点,戏剧翻译要比其它文学类型的翻译更加有难度。戏剧翻译应该侧重于其文学性还是可表演性也一直是翻译界争论不休的问题。 然而,德国功能翻译派提出的目的论为戏剧翻译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该理论认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行为,翻译策略和方法由译文的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根据目的论的要求,译者在着手翻译之前要首先明确译本的目的,将这一目的贯穿于整个翻译过程中,并且基于所要实现的翻译目的选取适当的翻译策略,即目的决定方式。本文以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为蓝本,选取了其两个中文译本,一个版本是由乔志高所译,另一个是由张延琛所译,并将目的论作为指导理论对这两个译本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探讨不同翻译目的对戏剧翻译及其翻译策略和方法的影响,进一步验证目的论应用于戏剧翻译中的可行性。 本文由5个章节构成。第一章是引语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动机以及结构安排,并且对戏剧及戏剧翻译的特点进行了概述。第二章是文献综述部分,包括国内外在戏剧翻译方面的相关研究以及剧本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在国内的研究现状。第三章是理论基础,介绍了目的论的发展阶段和相关重要概念,讨论了目的论应用到戏剧翻译中的可行性。作为文章主体部分的第四章从目的论出发对剧本的两个汉语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讨不同翻译目的对戏剧翻译及其翻译策略和方法的影响。第五章是结论,本文基于目的论通过两个汉语译本的对比研究得出戏剧翻译要为实现翻译目的服务。乔志高的译本是为读者服务因而更加注重译本的文学性,而张延琛的译本是为舞台表演而译,翻译过程中更加注重表演性。两个译本都实现了各自的翻译目的,都是好的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