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丝瓜地方品种在市场中占主导地位,杂交品种较少。近几年,我国开始重视对杂交品种的选育。通过利用形态学标记和分子标记对丝瓜亲缘关系进行分析是一种有效的辅助育种手段。本试验以高度纯化、性状稳定的60份丝瓜自交系为试验材料,调查16个田间农艺性状,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在优化丝瓜SRAP、ISSR分子标记反应体系的基础上,对60份丝瓜种质资源进行SRAP、ISSR分子标记,对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分析,构建遗传聚类图,鉴定丝瓜种质资源间的亲缘远近,为丝瓜种质资源鉴定、分类和丝瓜的杂交育种提供参考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60份丝瓜材料田间农艺性状调查分析对60份丝瓜材料的16个农艺性状进行田间观察分析:60份丝瓜种质资源变异系数范围在0%-111%;多样性信息指数在0-2.037。在16个性状中,有10个质量性状,6个数量性状。在10个质量性状中,多样性指数最大的是瓜形,为1.371,最小的是叶形,为0。在6个数量性状中,瓜把长多样性指数最大,为2.037。第一雌花节位多样性指数最小,为1.824。结果表明:各个材料之间的变异系数和多样性指数各不相同,但总体上60份丝瓜的变异程度和多样性较高。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出5个能够涵盖大部分农艺性状的指标。主成分1是判断有棱丝瓜和普通丝瓜的因子,主成分2是果肉因子,主成分3是果形因子,主成分4是熟性因子,主成分5是外观品质因子。综合16个农艺性状,对60份丝瓜种质资源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0份丝瓜种质资源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有棱丝瓜,第二类为普通丝瓜。2.丝瓜SRAP体系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最终获得较为合适的25μ体系,0.2 mmol/L dNTP,1.25 UTaq 酶,75 ngDNA,0.16 umol/L 的单条引物,2.0 mmol/LMg2+,2.5 μL10X Buffer。扩增程序为:94℃ 5min预变性;接着进入5个循环,包括94℃ 1min,35℃1 min,72℃1 min;然后进入 35 个循环,包括 94℃1 min,52℃ 1min,72℃1 min;最后 72℃延伸 10 min。通过引物的检测表明该体系适用于丝瓜的SRAP分子标记分析,体系稳定性高,扩增的条带清晰,亮度强。3.丝瓜遗传多样性SRAP分析从300对SRAP引物中筛选出13对引物,共扩增条带142条,平均每个引物扩增条带10.92条,其中多态性条带121条,非多态性条带21条,多态性比例85.2%。结果表明,丝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较高,同时也表明了 SRAP分子标记能够很好的检测丝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通过聚类分析将60份丝瓜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普通丝瓜,第二类为有棱丝瓜。该结果与通过形态学标记获得的聚类分析结果一致。分别以0.692和0.698处为阈值,普通丝瓜和有棱根据瓜形分为短圆筒普通丝瓜、长圆筒普通丝瓜、短棍棒有棱丝瓜、长棍棒有棱丝瓜。4.丝瓜ISSR体系优化利用单因素试验,对ISSR主要的因素进行优化,选择最佳试验条件。根据试验确定 25μLISSR 反应体系为:50ngDNA,0.2mmol/L dNTP,1.0 UTaq 酶,0.4 umol/L 的单条引物,2.5μL 10×Buffer,2.0 mmol/L Mg2+。在此基础上,对12对引物的退火温度进行优化。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接着进行35个循环,包括94℃变性45 s,52℃退火1 min(引物842),72℃延伸1.5 min;最后在72℃下延伸10 min。该体系稳定度高,扩增条带数量丰富,适合于丝瓜DNA进行ISSR-PCR反应。5.丝瓜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从100对ISSR引物中筛选出12对引物,共扩增条带154条,平均每个引物扩增条带14条,其中多态性条带143条,非多态性条带11条。各个引物的多态性比例范围为50%-100%,多态性比例92.9%。以相似系数在0.64处为阈值,将60份丝瓜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普通丝瓜,第二类为有棱丝瓜。分别以0.718和0.646处为阈值,根据瓜形同样能够将普通丝瓜和有棱丝瓜各分为两小类。其结果与SRAP分析结果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