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原型的回归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yl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研究主要针对的是我国社会进入转型时期以来产生的原型建筑的消逝和“标志建筑”的泛滥这两个目前城市建设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被日渐蚕食、城市表情缺乏特色,城市的个性逐渐被淹没在高速的开发建设中。 首先,文章通过对两个动因的陈述,引出研究的背景与内容;进而从整体上对建筑原型思想及其相关的理论展开梳理,并提出了在建筑实践中引入原型思维这一探讨性观点,为“医治”当前国内城市建设中出现的两种不正常的现象提供借鉴。 其次,文章叙述了建筑文化的现状,特别是建筑所谓的“伪原型建筑”现象和“标志建筑”现象,从原型思维的角度对两者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一些正反面的案例,指出城市发展离不开原型建筑与标志建筑的二元建构;设计实践(包括原型建筑的更新和标志建筑的创新)和理论创新需要回归历史,回到建筑现象产生的根源中去。只有这样,我们的设计才能在混乱中建立秩序,进而在秩序中创造意义。 最后,文章重点阐释了原型思维如何与现今的建筑创作结合的问题,提出了“转型”的概念并分析了转型思维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试图将其用于我们对建筑的思考和指导建筑实践的过程中。文章中也引用了本文作者经历过的几个建筑实践,力图探讨建筑师如何表现自己的意念以及如何应对建筑“型”式在历史上演变,最终实现建筑原型的回归。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大量转移,以及乡镇企业为形成规模生产而适度集中,小城镇将出现旺盛的住房需求。如何正确对待我国为数众多的小城镇,特别是传统
光照对古建筑油饰彩画颜料的褪色老化等作用是古建筑景观照明技术中亟待研究的基础性课题。本论文的目的是获得基础性的实验数据和具有可操作性和设计指导作用的工程应用结论
学位
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广大乡村腹地的发展方向何在?如何在规划领域中真正落实城乡统筹的发展政策?如何在城乡之间形成一种平等的交流平台,促使处于弱势地位的乡村腹地走出
汉正街地区不仅仅是历史悠久的商贸集市,更是汉口居住发展历史的浓缩之地。目前,该地区在经历了若干轮的旧城改造后,大规模改造建设仍在进行之中,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复杂、混
我国山地城镇占城镇总数的一半之多,是一个多山的国家。随着住房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使得山地城市的土地稀缺、住房需求和社会人文环境的延续成为亟待解决的矛盾。为了山地城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生活模式的变化,汉口原租界区内的近代住宅的居住环境已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近代住宅区的改造已经成为武汉城市开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这类
论文在回顾当代山水城市研究状况,找出其研究缺环的基础上,系统全面地开展对中国古代山水城市营建思想的研究,其视角既有哲学的高度,也有文献学、考古学、文化学、生态学、形
在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持续增长、城市用地紧缺日益严重的城市发展背景下,城市空间集约化的发展趋势在我国的城市建设中越来越明显,加之现代城市居民生活需求
祠庙是一种祭祀性的建筑,它的出现是伴随着人类意识崇拜而产生的。几千年的发展和延续,使得祠庙建筑充满丰富的文化内涵,古人的信仰及宗族的变迁都有集中的体现。因此,古人一直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