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研究主要针对的是我国社会进入转型时期以来产生的原型建筑的消逝和“标志建筑”的泛滥这两个目前城市建设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被日渐蚕食、城市表情缺乏特色,城市的个性逐渐被淹没在高速的开发建设中。
首先,文章通过对两个动因的陈述,引出研究的背景与内容;进而从整体上对建筑原型思想及其相关的理论展开梳理,并提出了在建筑实践中引入原型思维这一探讨性观点,为“医治”当前国内城市建设中出现的两种不正常的现象提供借鉴。
其次,文章叙述了建筑文化的现状,特别是建筑所谓的“伪原型建筑”现象和“标志建筑”现象,从原型思维的角度对两者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一些正反面的案例,指出城市发展离不开原型建筑与标志建筑的二元建构;设计实践(包括原型建筑的更新和标志建筑的创新)和理论创新需要回归历史,回到建筑现象产生的根源中去。只有这样,我们的设计才能在混乱中建立秩序,进而在秩序中创造意义。
最后,文章重点阐释了原型思维如何与现今的建筑创作结合的问题,提出了“转型”的概念并分析了转型思维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试图将其用于我们对建筑的思考和指导建筑实践的过程中。文章中也引用了本文作者经历过的几个建筑实践,力图探讨建筑师如何表现自己的意念以及如何应对建筑“型”式在历史上演变,最终实现建筑原型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