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肝阳上亢证是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较常出现的证型(47.37%)。而血管性痴呆(VaD)与卒中有着相同的体质因素。“水不涵木,内风时起”可视为卒中发生发展及演变为痴呆的病因病理基础。但肝阳上亢是否为导致卒中后认知损害的病理机制目前尚无有力的证据来说明,仅凭出现的临床表现辨证而认定肝阳上亢证与VaD有关是不够的。因此,进一步的关于VaD患者认知损害及生活能力与中医证候(肝阳上亢证)关系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显得非常必要.因此本人利用天麻促智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肝阳上亢证多中心双盲对照试验所收集的Ⅱ期和Ⅲ期大样本临床资料进行研究。 目的:本研究旨在:经过统计学分析,以探求VaD肝阳上亢证与认知损害、生活能力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从中医学角度探讨VaD的发病机理,为中医药防治VaD提供依据。 方法:本研究为6个中心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病例选择参照NINDS-AIREN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和1995年国家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痴呆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订肝阳上亢证分级量化辨证标准。本研究数据选用药物治疗前资料,全部统计分析应用SPSS for windows 11.0。每组都先进行基本人口学统计描述及基本病情描述。然后进行肝阳上亢证候具体症状出现频率描述。在相关性分析中,分别进行MMSE总分、BDS总分、记忆力、定向力、计算力、语言能力、日常活动能力、日常习惯、个性改变与肝阳上亢证Pearson相关性检验。CDR与肝阳上亢证积分进行秩和检验。在肝阳上亢与肾精亏虚比较中两组性别构成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百分比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两组年龄、神经量表评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两组样本t检验时,先进行F检验,方差不齐者用非参数检验。P<0.05为显著性标志。 结果:记忆力、计算力、日常活动能力与肝阳上亢相关性的P<0.05,定向力、语言、日常习惯、个性改变与肝阳上亢证相关性的P>0.05。MMSE总分与肝阳上亢证相关性P>0.05,BDS总分与肝阳上亢证相关性P<0.05。CDR与肝阳上亢证分值秩和检验结果为P<0.05。 结论:VaD肝阳上亢证患者较易出现记忆、计算、日常活动能力的改变,且患者处于痴呆轻度时期肝阳上亢证最明显。从中医病机角度分析:单纯肝阳上亢证并不多见,多与肾精亏虚合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