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澄之《屈诂》研究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yellowerri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屈诂》(又名《楚辞屈诂》,或曰《屈子诂》,与《庄子内七诂》合为一书,题为《庄屈合诂》)是明末清初杰出的学者、诗人钱澄之晚年完成的楚辞学著作,是一部值得注意的清初楚辞注本。近几十年来,一直被文学史所忽视的钱澄之逐渐引起了研究者的注意,对其诗文的研究渐趋丰富,但对其思想和学术著作的研究近乎空白。因此,本文以《屈诂》为研究课题,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运用精读文本、比较分析、综合分析等方法对之展开研究,以期从各个方面尽可能客观、系统、完整地全面阐释《屈诂》一书。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绪论”部分重在对钱澄之及《屈诂》的研究现状作一全面回顾。第一章“《屈诂》产生的时代及作者”,介绍《屈诂》一书产生的时代背景,包括明末清初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潮以及桐城一地的文化氛围,梳理了钱澄之的家世和生平,辨明其文人、学人、遗民三位一体的身份,最后探讨了钱澄之的学术思想。第二章“《屈诂》评析”首先介绍《屈诂》的成书、版本及编撰体例,然后从三个方面详细分析《屈诂》对屈赋文本的解读上的特色及成就,包括对各篇诗旨、章旨的分析,对各篇篇章结构的探析以及对屈赋中诗人的情志及内心世界的把握;评价分析《离骚总诂》一文,包括对《离骚》思想内容的系统梳理,对屈原的遭际、政治理想的品评以及对《离骚》中香草体系的认识三方面内容;最后指出《屈诂》的不足之处。第三章“钱澄之的楚辞观与方法论”探讨钱澄之的庄骚融通思想、“以屈继诗”的根本宗旨以及“不敢强事穿凿以曲求其悲愤”的根本方法。
其他文献
在我国,建设工程监理制度作为一种舶来品,是一项新生事物,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并不是太久。1988年开始试点,1992年正式推广。23年来,国务院领导一直重视和支持建设工程监理事业
所谓的“三边”工程是通过边立项、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等,在短于合理建设周期内完成建设项目的实施活动,潜在涵义也泛指立项与建设同步、设计与施工同步等情况。随着国家和
爱国,是一个民族最基本,最崇高的道德情操。在中国诗歌的历史上,自从屈原树立典范之后,爱国精神代代传承。每当国家发生战争、民族存亡危急的时候,诗人忧国忧民的作品,发自肺
21世纪头20年是我国建筑业的鼎盛期。目前我国每年建成的房屋达16亿~20亿m2,不仅既有的近400亿m2建筑中99%为高耗能建筑,新建建筑中95%以上仍属于高能耗建筑,单位建筑面积采暖
观察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海斯维)与7种临床常用药物配伍的稳定性,结果发现:海斯维与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易必生)及注射用炎琥宁有浑浊现象产生;与血必净注射液有絮状物生成
<正>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故事是儿童的第一需要。儿童喜欢听故事,尤其是幼儿园的孩子们。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适时创设趣味性、启发性的故事情境,就可以极大地吸引他们
<正>专利申请号:CN200610010936.8,公开号:CN1900456,申请日:2006.06.02,公开日:2007.01.24,申请人:昆明风动新技术集团发展有限公司。
期刊
文章从民营科技企业自身特点出发,分析了以责任和激励作为制度执行的前提,阐述了机制创新对强化多数国有企业开展管理创新工作的借鉴意义。企业形成有效的管理创新机制需要具
<正>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是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兴趣是探索和学习的原动力,它不仅能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而且能使学习成为快乐之事。科学始于好奇,
<正>随着新课程改革全面、深入的实施,教师教学观念得到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不断改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已成为师生相互交流、探讨的互动过程,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