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图像增强与多特征的煤矿井下火灾烟雾检测方法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eyvi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矿井火灾是煤矿常见的五大灾害之一,严重影响了煤矿的正常生产和矿工的人身安全。目前针对煤矿井下特殊环境,尚未有较成熟的火灾烟雾检测工程应用,存在漏报、误报等情况。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拟基于图像特征探讨煤矿井下的烟雾检测算法,提高火灾识别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这对于有效解决矿井火灾的自动检测和智能预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矿井视频图像增强。针对煤矿井下光照不均匀、受尘雾的影响,计算机不能准确检测到烟雾的问题,在带有颜色保护的多尺度Retinex算法(MSRCP)理论基础上结合粒子群优化算法,提出一种基于改进MSRCP算法的煤矿井下图像自适应增强方法来提高矿井图像亮度、突出矿井图像烟雾信息。(2)矿井烟雾多特征分析。针对烟雾具有运动特性,采用基于背景更新的图像差分法对矿井监控视频中的烟雾以及其它运动物体进行提取,通过分析巷道烟雾的飘动方向和背景变模糊度来排除部分运动非烟雾物体。进一步分析矿井烟雾的颜色特征,建立煤矿井下烟雾的颜色判决条件,针对矿井烟雾具有的纹理和梯度特征,分别提取旋转不变等价LBP特征和方向梯度直方图HOG特征来对烟雾进行描述。(3)矿井烟雾特征融合与判定。针对使用单一特征进行矿井烟雾检测准确性不足的问题,提出特征融合的烟雾检测方法,将飘动方向、背景模糊度以及颜色都满足烟雾特征的疑烟目标进行纹理和梯度特征提取,融合两种特征作为SVM支持向量机的输入特征向量,从而对烟雾进行综合判定。通过对大量烟雾视频及非烟雾视频检测结果分析,表明本文算法能有效还原矿井巷道面貌,突出烟雾信息,在模拟煤矿井下烟雾视频仿真实验中烟雾检测的准确率达到95%,在有干扰的矿井非烟雾视频检测实验中准确率达到99%,具备一定抗干扰能力,能满足矿井火灾烟雾检测的准确性要求,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大学校园景观的建设越来越模式化,导致了大学校园景观缺乏一定的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大学校园环境雕塑普遍缺乏整体的空间布局、文化内涵严重缺失和缺少个性特色等方面。本文从大学校园环境雕塑的文化表达角度出发,以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环境雕塑的文化表达为研究对象,探讨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如何进行环境雕塑的文化表达问题。以期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出发,在符合校园景观规划的整体布局下,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快速发展和建筑工程技术的快速更新,传统建筑结构的弊端逐渐突显:在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环节产生大量建筑垃圾,造成资源浪费,危害生态环境。为契合绿色发展理念,本文提出一种法兰螺栓连接可拆卸型钢混凝土柱(Demountable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简称DSRC柱),DSRC柱通过法兰螺栓连接实现构件重复利用,本文主要针对其受力性能和设计方
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供暖热源,一直以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单体建筑太阳能供暖技术已趋于成熟,但由于太阳能具有波动性和能流密度低的特征,集热-负荷比较小的建筑存在太阳能保证率低等问题。太阳能集中供暖热稳定性高、经济性好,但对于一些无多余安装场地的城镇而言适用性不高。分布式太阳能集中供暖系统通过分散的众多单体建筑屋顶分别收集太阳能,再汇集到集中管网系统中,在节省大量专用收集场地的同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绿色空间结构失衡,各种城市环境问题不断显现。城市中可用于绿化建设的土地资源紧缺是阻碍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限制性因素,绿色空间的存量优化提升成为城市环境优化的重要策略,屋顶绿化能够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有效缓解城市生态问题。然而西安地区屋顶绿化却存在建设及维护成本过高、生态功能性不足、种植模式单一化和贫乏化、植物生境适应性差等严峻的现实问题。针对以上背景,本文提出了低维护生态式屋顶
冬季建筑保温减少冷风渗透负荷与建筑室内新风需求之间存在显著矛盾。为了克服这种矛盾,前人及课题组前期研究了渗透性新风预热太阳能墙,通过新风预热初步解决了新风产生额外负荷问题,但是,其太阳能利用效率较低造成新风温度低,从而不满足供暖设计温度的要求,且在高侧风、极寒地区热损失大。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将原有新风预热太阳能墙新增外置玻璃盖板,并且将原有的集热金属平板升级为波纹板,此外,采用下送风方式,形成了新
当前,回汉杂居型村落的研究受到风景园林学、建筑学、民族学等多个专业领域的重视,以往只专注于传统村落考证和空间分析的研究已逐渐扩展到一些非传统村落名录但民族文化多元的村落。宁夏回族自治区是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地区,区域内生活着汉族、回族等多个民族。“多元共生、和而不同”的景观特质在该地区有着突出的代表性。回族与汉族经过多年的相处与融合,形成了当今文化多元的回汉杂居型村落。本文将回汉族群与村落空间二者联系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很多历史文化街区面临城市扩张所造成的的严峻冲击,历史风貌逐渐消失。西安北院门作为西安城市的著名历史文化街区,见证了西安的发展变迁。优化西安北院门景观环境对于促进回民街发展、营造高质量的商业旅游氛围、提升西安回民街档次、构建城市多元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作为一个具有极大商业旅游价值的历史文化街区,却隐藏着文化价值认识不足,过度的商业开发等问题,本文着重研究在西安回民街街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公共建筑不断趋向体积巨大化和结构功能复杂化,导致公共建筑内人员密集,人群构成复杂。随之而来的一些公共安全问题也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与研究,如紧急情况下的疏散问题、人员密集场所的感染传播问题等。值得注意的是人群并非由性质均一的个体组成,个体的身体状况、行为特性以及认知水平等存在差异,我们称之为个体的“异质性”。本文主要关注了个体尺寸以及健康状态的差异性对疏散以及感染传播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器件在军民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应用,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所产生的电磁污染也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环境。因此,对吸波材料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本论文分别采用溶剂热法和原位生成法制备了不同形貌的Fe3O4/Ti3C2Tx、Fe3O4/羰基铁、Ti3C2Tx/Fe3O4/羰基铁复合材料,并对其微观形貌、相组成、电磁性能及吸波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近年来,随着深部资源开采、地热能源开发、高放射性核废料深地层处置等国家级重大工程的开展,岩石在经受高温后动态力学特性变化问题成为诸多学者研究的热点。然而,当前国内外大部分研究成果却很少结合岩石的动荷载冲击作用以及微观形貌变化来分析它的损伤和破坏特征。为此,本文对高温后的青砂岩试样开展超声波试验、霍普金森(SHPB)试验以及SEM扫描试验,分析了青砂岩损伤变量、动态力学性质以及断口形貌特征随温度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