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河水库藻类季节变化及扬水曝气系统控藻效果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hlin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究扬水曝气系统运行后的水源水库—李家河水库的藻类群落结构在人工诱导自然混合期、人工诱导自然分层期和人工诱导强制混合期的变化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本研究在2018年9月~2019年8月对李家河水库坝前最深点进行分层采样。通过对水库水体藻类群落及水质指标进行为期一年的连续监测,探究水源水库扬水曝气系统运行后各时期水库藻类种群结构演替特征与水质等环境因子的演变,明确藻类群落结构演替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了水源水库扬水曝气技术控藻的必要性。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人工诱导状态下水库水质演变特征及其水质评价;2)人工诱导状态下水库藻类群落结构季节变化规律;3)扬水曝气系统控藻效果研究。本文主要成果及结论如下:(1)李家河水库水体在人工诱导自然混合期期间,水体持续混合,水质持续改善,水温和光强降低,以上环境因素的变化促使藻类种群结构发生演替;人工诱导自然分层期,水体稳定分层形成,期间藻类易于爆发,斜温层由于沉积藻类积聚呈厌氧状态,且斜温层的存在阻隔了溶解氧和营养盐等的传递,底部呈厌氧状态,污染物质释放,营养盐浓度升高;人工诱导强制混合期,随着扬水曝气系统的持续运行,水库底层水体的厌氧或缺氧状态得以改善,水库底层的溶解氧浓度升高,抑制了底层底泥中污染物质的释放。(2)李家河水库藻密度在人工诱导自然混合期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最低达70×10~4个/L,硅藻门的小环藻和绿藻门的小球藻为该时期的主要优势藻种,占比超过80%;人工诱导自然分层期,李家河水库藻密度持续升高,继而达到峰值3200×10~4个/L,该时期的主要优势藻种为硅藻门的针杆藻和绿藻门的小球藻,占比超过80%,主要分布在表层水体;人工诱导强制混合期,随着水体的持续混合,藻密度持续衰减,此时期优势藻种变为小球藻。(3)人工诱导强制混合期,扬水曝气技术能直接给水体厌氧区充氧,从而消除水体底部的厌氧环境,达到抑制沉积底泥中污染物质释放的效果,另一方面,扬水曝气技术能促进水体混合,从而将表层高藻密度区域的藻类迁移至底层无光低温区域,达到抑制藻类繁殖的效果,在2019年扬水曝气系统运行人工诱导强制混合期间,李家河水库藻密度大幅削减,藻密度由最高的3200×10~4个/L降至56×10~4个/L左右,对藻类的削减率达98%,同时,藻类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原先的优势藻种硅藻门的针杆藻占比大幅降低,绿藻门的小球藻取而代之成为主要的优势藻种。
其他文献
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逐步加速,我国城乡建设废料的数量逐年大幅增加并带来了耕地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基于这些问题,相关学者进行了将建设废料进行回收再利用的探
煤层气(瓦斯)是一种具有极大经济价值的清洁能源,我国煤层气地质资源量排名世界前三,具有现实可开发价值的煤层气地质资源量达到4万亿立方米。但是瓦斯在抽采过程中会混入大量
近年来,随着大量新型建筑装饰材料的广泛应用,室内建筑材料不断挥发大量的化学物质积聚在室内空间,对人体造成极大的伤害。因此,通过净化技术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已成为国内外学
媒体环境进入融屏时代媒体环境先后经历了多屏、跨屏和融屏三个阶段。融屏时代,即加入了用户行为组合的概念,通过多个屏幕的有机联动,去覆盖用户消费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和场景
会议
多层结构(Mutilayer Structures)是一种非均匀材料,在厚度方向上具有材料性能连续变化,能适应复杂环境,且材料具有可设计性的优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机电、声光学、石油化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以其工艺安全简单、机械化程度高等优点在国内外矿山得到广泛使用,但是该采矿方法的典型特征是在覆岩下出矿,存在十分严重的矿石损失贫化问题。所以,为了改
随着高超声速飞行器的迅速发展,各研究单位积极开展针对飞行器的各项飞行试验工作。本文以高超声速飞行器的飞行试验为背景,在试验中综合利用遥测、外测等多种测量手段,获取
高层建筑环境中的风能资源远比近地面丰富,高空风能是未来最有前途的可再生能源,高层建筑开洞后洞口形成的狭缝效应能增大来流风速,因此在高层建筑立面洞口进行风力发电形成
本实验以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崩岗土为实验研究对象,进行固结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研究分析在相同干密度、相同含水率情况下,单因素粉煤灰以及双因素粉煤灰和石灰作为添加
本文详细介绍了红外加热节能技术应用于国防工业生产线中非常成功的案例。在炮弹弹体加工生产中,由两台10吨蒸汽锅炉提供供暖和生产用蒸汽的热源。随着生产任务的不断增加,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