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中国A股共有3558家上市公司,根据Wind数据库的统计结果,目前发布过质押公告的上市企业高达2694家,超过75%的上市公司有过股权质押行为,如果排除掉新上市企业,这一比例将会更高。股权质押是一种相对便捷的融资渠道,通过这一融资渠道使得控股股东受到的融资约束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并且控股股东如果将股权质押所获资金回投企业,那对被质押企业更是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但是,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也使得控股股东的控制权与所有权分离程度加大,进一步凸显出企业第二类代理问题。近年来,随着中国A股市场因为股权质押导致市场风险加剧,甚至有演变为系统性风险的趋势,因此学术界开始加大对股权质押行为的研究。目前,针对股权质押对企业的影响研究,学者们意见不一。绝大多数学者,例如:Yeh(2003)和、Ronald(2015)等学者认为股权质押对于企业的负面作用更大,但是也有部分学者对此持相反意见,例如:王斌等人指出股权质押对企业的影响更偏向正面。因此,本文结合文献研究,通过理论分析,以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经营绩效为核心,并考虑融资约束在其中产生的调节效应,提出了三个研究假设。并基于2008-2017年,工业行业数据,构建回归模型,研究了股权质押、融资约束及其联合效应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本文的实证结论:(1)非国有企业中,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与企业经营绩效存在非线性的“倒U性”关系。当控股股东质押比例较低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的正向激励效应要大于对企业的负向侵蚀效应,但是随着股权质押比例不断提升,负向侵蚀效应放大,而正向激励效应不断萎缩。(2)非国有企业中,企业融资约束的存在能够驱使企业更有效率的使用资金,进而提升企业经营绩效。(3)融资约束对非国有企业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经营绩效调节效应明显。当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较低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经营绩效起到正向作用,此时企业融资约束的存在削弱这一正向作用;控股股东质押比例较高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对企业经营绩效起到负向作用,此时企业融资约束的存在增强了负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