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艾滋病、梅毒疫情日益严峻。建筑工人数量的日益增加和流动范围的日益扩大在艾滋病、梅毒的传播和流行过程当中起到了促进作用。该人群以青壮年居多,多处于性活跃期,且社会支持少、个人防护意识差、流动性大,难以对其进行集中管理,是艾滋病、梅毒传播过程中的桥梁人群,也是艾滋病、梅毒预防和干预工作的重点对象。目的了解宽城区建筑工人的艾滋病、梅毒感染现状以及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KAP)特征,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掌握其对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需求,从而提出针对建筑工人的综合性干预措施,以更好地遏制艾滋病、梅毒的传播。方法本研究采用配额抽样的方法,于2010~2013年间每年在宽城区流动人群艾滋病哨点监测点抽取400名建筑工人进行一对一访谈式问卷调查,并进行艾滋病病毒、梅毒检测。通过国家艾滋病哨点监测数据管理系统录入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M±Q等指标,计数资料采用率和构成比指标,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建筑工人性行为特征及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1.本研究中宽城区建筑工人平均年龄为38.00±11.00岁,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居多,占91.8%,建筑工人流动性较大,在本地居住时间为6个月及以上的仅占15.6%。2.2010~2013年各年度均未检出艾滋病阳性者。2010年未检出梅毒阳性者,2011年和2012年各检出梅毒阳性人数1例,阳性率均为0.25%,2013年检出梅毒阳性人数4例,阳性率为1.00%。4年间平均梅毒阳性率为0.38%。3.2010~2013年建筑工人对艾滋病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81.25%,各年度建筑工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本地居住时间越短、文化程度越高者,艾滋病知晓率越高。4.2010~2013年间,未发现有吸毒行为的建筑工人。4年间最近一次与配偶或同居者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平均使用率为25.6%,最近一年与配偶或同居者发生性行为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2.2%,有时使用的占76.2%,从未使用的占21.6%。2010~2013年间,共有5.3%的研究对象最近一年与暗娼发生过性行为,最近一次与暗娼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的使用率为86.9%,最近一年与暗娼发生性行为时坚持每次都用安全套的比例为63.1%,未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36.9%。4年间,共有3.6%的研究对象最近一年与临时性伴侣发生过性行为,最近一次与临时性伴侣发生性行为时有74.1%的研究对象使用了安全套,最近一年与临时性伴侣发生性行为时坚持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53.4%,未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46.6%。5.<30岁的建筑工人最近一次和最近一年与配偶或同居者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以及最近一年与暗娼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坚持使用率高于≥30岁的建筑工人。<30岁的建筑工人最近一年有临时性伴侣的比例高于≥30岁的建筑工人。婚姻状况为单身的建筑工人最近一年有商业性行为及临时性伴侣的人数所占比例高于在婚或同居的建筑工人。少数民族建筑工人最近一次与配偶或同居者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高于汉族建筑工人。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建筑工人最近一年与配偶或同居者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最近一次和最近一年与暗娼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均高于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的建筑工人。结论1.宽城区建筑工人以已婚青壮年者居多,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流动性较大。2.2010~2013年期间,宽城区建筑工人未检出HIV阳性者,4年间平均梅毒阳性率为0.38%,处于低流行水平。3.建筑工人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知晓率较高,但距国家相关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还需要进一步加大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本地居住时间越短、文化程度越高者,艾滋病知晓率越高。4.宽城区建筑工人发生商业性行为和与临时性伴侣发生过性行为的比例低于其它地区,安全套使用率与其它地区相比相对较高,未发现有吸毒行为的建筑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