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异体同构的小型载人潜器水下对接装置性能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co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能源消耗量的增加,人类将寻找资源的目标指向海洋,海洋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海洋面积约占到地球表面的71%,而人类已探索到的海洋面积只占海洋总面积的5%,制约人类对海洋探索的关键因素便是深海设备。但包括核潜艇在内,人类在水下逗留一般不超过40天,这严重限制了人们对海洋的探索能力,因此,深海空间站是人类未来探索海洋的攻坚堡垒。在建立深海空间站的同时,载人潜器与深海空间站的对接同样重要,一个能够进行人员与物资交换的常压密封干式通道是深海空间站发挥作用的重要一环,也是目前深海空间站相关技术中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由于现有技术的限制,水下对接技术发展并不顺利,本文通过对太空对接技术、援潜救生技术以及小型潜器的回收布放技术进行比较,针对小型载人潜器与深海空间站的对接环境与对接要求,设计了一种基于异体同构周边式对接结构和六自由度液压平台的对接装置,并进行了对接装置的方案设计。根据功能不同,整体对接装置分为初连接部分和通道建立部分,初连接部分与小型载人潜器的动力系统配合,完成对接过程的接触、校正、缓冲和初连接,通道建立部分完成最终的常压密封干式通道,并设置结构锁增加对接裙的可靠性。整体对接装置的可对接范围主要由六自由度液压平台决定,本文通过对平台正、逆运动学的分析,建立平台位姿正反解数学模型并进行了验证,通过此模型建立完整的六自由度液压平台可达空间求解程序,得到平台可达空间的三维模型,分析各个结构对可达空间的影响,模拟可达空间误差的变化趋势,最终确定六自由度液压平台参数。对接过程中,结构的碰撞接触对装置的影响极大,为增强对接可靠性,分析了对接结构首次碰撞的类型,建立了可能碰撞区域的数学模型,并以首次碰撞接触力为模拟函数,基于响应面法和两种实验设计方法,利用ADAMS进行了仿真,得到了取得首次碰撞接触力峰值的对接条件,并以此为基础对导向瓣的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最终得到了使首次碰撞接触力峰值结果最优的参数条件。最后对对接环和导向瓣进行了模态分析,分析了其固有频率和固有振型;讨论了不同条件下对接环和导向瓣的振动情况,确定了其影响程度。利用材料学中通用的EXCO测试对两种常用不锈钢材料进行防海水腐蚀性能测试,确定腐蚀率较低的不锈钢作为对接结构材料。
其他文献
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是指雷达与通信设备工作在同一频段,能够同时完成目标探测、跟踪与数据传输,提高频谱利用效率,节省硬件资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当前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存在探测性能较差、信息传输速率较低、无法消除用户间互相干扰与多个一体化系统之间干扰等问题。论文针对上述问题展开研究,提出一种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联合波束设计方法,消除了雷达和通信用户之间的干扰以及通信用户之间的互相干扰,并将正交频分
陆地资源的逐渐枯竭促使各国重视海洋的开发和利用,载人潜器作为海洋探测的利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而有机玻璃材料因其具有优异的耐候性、低密度、高透光率等优点,特别适合制作成为全透明载人舱体。有机玻璃是一种粘弹性材料,受外压长期作用时,有机玻璃耐压结构会发生蠕变变形,导致承载能力降低。因此,为合理利用有机玻璃材料,保证有机玻璃耐压球壳在外压作用下的安全可靠性,有必要研究和掌握有机玻璃耐压壳的蠕变破坏问题。
高精度水下导航定位能力一直是制约AUV(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AUV)实现大范围,长时序,远距离海底地形抵进探测的瓶颈问题。推位导航系统能够为AUV提供连续的水下位姿信息,但是其自体定位误差随时间累积,需要利用卫星导航系统或声学定位系统进行修正。但声学定位系统覆盖范围有限,而卫星导航系统无法在水下环境中使用。地形辅助导航系统虽然自主性较高,不需要卫星导航系统或
社区搜索的目的是找到包含查询顶点集的社区。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在简单图和属性图上的社区搜索,目前已有许多社区模型,如k-core、k-truss、k-ECC和k-clique等。另外,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顶点和链接类型相同的同构网络上,不能直接应用于具有多种类型的对象和链接的异构信息网络。在诸如书目网络和知识图谱等大多数的异构信息网络中,存在着各种网络拓扑信息和节点属性信息,对属性社区的搜索往往能获
随着各国对海洋资源开采需求的增加,水下生产系统的发展在各国海洋资源开采领域比重增加,水下控制模块(SCM)是水下生产系统的关键部件,其对水下生产设备进行控制、数据采集和传输,保证海洋资源稳定、可靠的开采。目前浅水领域海洋资源急剧下降,海洋油气的开采逐步向深海领域发展,因此,发展海洋石油装备和技术至关重要。我国水下生产系统发展较晚,在SCM等核心设备上已取得重大突破,并得到了良好的实践验证,但相关配
近几十年以来,随着船舶工业的蓬勃发展,为了进一步地提高船舶运输能力,降低运输成本,增大利润空间,超大型船舶的主尺度也日益增大。然而超大型船舶由于船艏大外飘所带来的船艏砰击、以及甲板大开口所带来的弯扭耦合效应等问题也引发了一系列的船舶结构安全性问题,对超大型船舶的航行安全带来严重的隐患。在超大型船舶上安装铺设传感系统,通过测得波浪载荷作用下的结构响应数据,对超大型船舶在航行过程中所承受的外载进行反演
随着海洋强国及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我国船舶行业发展迅猛。湿式摩擦离合器作为船用传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靠性将直接决定传动系统能否正常工作。湿式离合器的主要传扭部件为摩擦片和对偶片,工作过程中两者相互滑摩,产生大量热,导致摩擦元件出现裂纹、磨损严重甚至摩擦材料脱落的现象,摩擦元件的热稳定性对传扭性能和使用寿命起决定性作用,因此有必要对摩擦元件开展热机耦合研究,分析其工作过程中的热负荷特性及其使用
波浪与海流会对海上固定或漂浮的结构物与装备施加复杂的载荷,为了减少开发海上结构物与装备的成本与风险,需要可以模拟波浪与海流的实验室设备。因此,开发出海洋环境物理模拟试验平台是至关重要的。目前,国内外的波流水槽种类较为单一,以配置斜冲型入水口和推板式造波机为主。但推板式造波机在造波过程中会产生背波,干扰造波板的位移与控制,影响造波质量。另一方面,斜冲型入水口在流速较大时,会对水槽的自由液面造成干扰,
随着智能化设备和相关技术的发展,水面装备智能化、无人化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水面环境感知是船舶智能化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船舶距离信息获取有利于船舶避障、无人船自动驾驶、船舶路径规划等。相较于雷达设备,价格低廉且精度较高的基于双目测距系统的视觉测量方案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基于特征点的水面船舶双目测距系统,通过双目标定、立体校正、特征点提取、稀疏立体匹配等技术实现了水面环境下
智能水下无人运载器(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AUV)和无人水面航行器(Unmanned Surface Vessel,USV)作为应用于水下和水面的两类智能运载器受到广泛关注。USV作为AUV的通信中介与其协同控制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其中AUV在深海作业尤其处于弱定位条件下,USV对AUV的实时跟踪技术是保证其作业安全的关键性技术。本文针对弱定位的条件完成了目标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