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乔纳森·萨福兰·弗尔(1977—)是美国当代文坛新秀,被《格兰塔》杂志誉为“美国最佳青年小说家之一”,还被《纽约客》选为“四十岁以下的二十位最佳作家”。他的作品以多元化的主题、大胆的叙事风格和独特的视角赢得了普遍赞誉,尤其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特别响,非常近》(2005)。该小说并置了9·11恐怖袭击和得累斯顿大轰炸,叙述了奥斯卡·谢尔在9·11事件中丧父后,寻找钥匙秘密的寻访经历和心理历程,还穿插了奥斯卡祖父母青年时代遭逢得累斯顿大轰炸而移居美国的故事,这构成了谢尔家祖孙三代遭受不同创伤与失落的画面。本论文基于认知诗学框架下的文本世界理论,探讨了《特别响,非常近》中存在的文本世界类型及该小说创伤与失落主题意义在读者头脑中的建构过程。文本世界理论把世界划分为语篇世界、文本世界和亚世界。语篇世界是一种建立在真实外部语境基础上的心理建构;文本世界是一种由参与者通过话语媒介协商产生的建构;亚世界指文本世界内部常有很多嵌入式的心理空间。本论文结合《特别响,非常近》对此问题进行了论述:首先,导论简要介绍了乔纳森·弗尔及其小说《特别响,非常近》。其次,文献综述简要回顾了《特别响,非常近》的国内外研究,并指出用文本世界理论研究该小说具有可适性。第三章详述了本论文的理论依据及分析框架。接着,正文以奥斯卡、祖父、祖母三个视角为切入点,探讨了该小说的文本世界。奥斯卡的文本世界以幻想为特征,祖父的文本世界以沉默为特征,祖母的文本世界以盲目为特征,读者发现这三位叙事者的文本世界经常由他们各自的想象、回忆及其他事件打断。因此,读者建构他们的文本世界时,必须考虑叙事者及其故事背后的客观存在,必须整合他们各自的文本主脉络,还需辨认偏离文本主框架的补充信息,从而把握小说叙事者的心理特征和小说的主题意义。最后,结论指出文本世界理论使读者参与到小说《特别响,非常近》的世界中,从三个世界层次探讨了创伤与失落主题认知形成机制,拓宽了该理论在此类创伤语篇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