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生韩语格助词习得与偏误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qlog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国语在语言类型中属于的粘着语,体词后有丰富的格助词是其语法特点之一①。汉语和韩语分属两个完全不同的语系。韩国语用格助词来表示语法关系,而汉语则主要用词序和虚词表示语法关系。  韩语丰富的助词和词尾给学习韩语的中国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中国学生学习韩语语法时最经常出现的错误就格助词的错误。韩语格助词的偏误原因有两个方面。第一是受汉语母语的影响,汉语和韩国语的语法规则不同。第二是韩国语助词内部的干扰,因为韩语格助词的用法很复杂所以比较容易误用。对于韩语教师来讲,义项丰富、功能多样的格助词也是语法教学中最让他们困扰的一环。因此,研究中国学生在格助词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偏误现象对韩语学习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对中国学生学习韩语格助词的偏误现象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对不同偏误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韩语水平,而且可以帮助老师们找到更好的韩国语教学策略  本文用认知语言学的思路和方法论证了上述观点,全文共五章。第一章,介绍本文的研究范围、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对象及研究现状;第二章,比较韩语格助词与相似的汉语介词;第三章,对主格助词进行偏误分析。这是学习韩国语的中国学生使用率最高同时偏误率也最高的一类助词。  首先分析了主格助词“(01)(yi)/(斗)(ga)”在句中的语法功能和意义。也介绍了补助词“(鲁)(ean)/(告)(nean)”的偏误和用法差异。在韩语语法中,助词被划分为格助词和补助词,格助词只担当语法功能而补助词则担当语义功能。但这样的语法范畴划分并不利于中国学生很好地理解两种助词的功能与语义差异。最近一些初级韩国语的教学研究则把主格助词和补助词纳入同一个语用范畴,强调助词的语用层面。但是两者的句中连接程度有所不同,而语法关系也很密切。  第4章,通过对中国学生使用副词格助词“(咖)(e)/(咖司)(eseo)”的偏误分析,找出偏误原因。本章根据母语干扰及其理论背景进行详述。  副词格助词“(咖)(e)”与“(q1卅)(eseo)”在韩国语格助词中适用范围比较大。从学习的阶段来看初级和中级的学生的偏误次数和偏误率最高。从副词格助词的偏误类型来看,遗漏偏误最低,替换偏误率最高。  第5章,对宾格助词“(鲁)(eul)/(詈)(reul)”的习得与偏误情况进行归纳和统计分析。造成中国学生宾格助词偏误的最大原因是母语的干扰。汉语和韩国语的语序不同,最大的差异是宾语的位置。在韩语句子里宾语位置在动词的前面。这是中国学生学习韩国语宾格助词偏误碰到困难的原因之一。为此,教师应在韩国语格助词教学过程中,选择适当的教学办法和策略去帮助学生解决偏误问题。  通过归纳和分析,本文有如下结论:  1.韩国语的“格”是句法概念,是句子中体词对叙述语的一种资格。认为格助词的使用并不是单纯“格”标记的实现,而是“格”功能和语义功能的实现。  韩国语的基本语序是“主语-宾语-谓语(叙述语)”语序比较自由,但前提是体词后要附加格助词。如果句子中格助词省略,则其“格”按照语序和谈话的内容来判断,即韩语的基本语序来确定“格”。当语义明确时优先用基本语序来实现格功能。  收集中国学生的写作和口语语料库的例句,分析了韩国格助词的偏误现象。格助词在韩国语中分别担当不同的语法功能,分属于不同的语法范畴,但初级韩语学习者怎么理解和使用还比较混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单纯地只从语法的角度来说明。  2.从学习阶段来看,中级中国学生学习韩国语时这种偏误率也比较高,尤其是格助词的误用比率最高,分析了误用的原因。教学时,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情况。教学中不能一次性全教给学生还需要分层次教学。  3.为了帮助中国学生避免格助词偏误,需要结合教学。韩国语格助词教学应该与句型教学互相配合。在初级阶段的学习助词时,只强调学生口语中常常发生的偏误。在韩国语口语的表达过程中,常常省略格助词。虽然在口语中允许这些表达方式。但是初级韩国语教学中,应该重视规范表达的训练。研究的目的是减少由于汉语和韩语系统的不同而产生的格助词偏误。希望能对学习韩语的中国学生和韩国语教师有所帮助。此外,还有更多有效的教学办法,今后对此有必要做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 如何提高企业实施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的成功率,企业需要将CRM的核心管理理念在企业内部进行推行,使企业从上层至普通员工形成共识。通过CRM在企业中的运作模式探讨CRM在中国企业中的应用,使企业内部外部两方面对产品营销市场定位细分等方面有所认识,并使CRM在企业内部得到良好的应用。  关键词 CRM 企业应用 运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作为一种管理现象
基于应用"以岩层运动和支承压力分布"为核心的矿山压力控制理论,建立了采场结构力学模型和留巷结构力学模型,阐述了垮落带厚度确定方法,推导了煤矸石压缩前后变形量求解公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