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服装审美文化之比较

来源 :天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lei000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挖掘中西服装外在形式不同的内在根源,对中西服装显性因素下面隐性审美文化的差异进行深入的探讨,本文分六章围绕这一研究目的作了系统阐述:第一章用简要文字对中西服装的发展轨迹作了宏观扫描,为下文的顺利展开提供了纵向的叙述背景;第二章在横向上对中西服装的形制、造型等几方面的可视性因素进行了概括对比,为下文分析内蕴的隐性审美文化提供了阐述依据;第三章为较为重要的章节,对中西服装赖以生长的文化土壤进行了追溯,通过对中西文化的属性、本质、实体、性格的总结展现了中西服装审美文化形成的大背景;第四、五、六章是本文阐述的重点章节,第四章通过对影响中西服装审美文化最为深远的若干因素的深入分析和概括,揭示了中西服装浅层文化背后的深层文化成因;第五章透过对中西方服装文化征貌的审美解读,对他们各自审美文化所体现出的差异性审美心态进行了对比;第六章对中西服装审美文化对比对服装设计理念的形成和作为设计源泉的启示意义进行了强调。这三章紧紧承接上文,深入地阐释了本文的主题。   研究方法:总体来说,本文重点运用了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例举法、说理法来阐述论题。通过阅读、查找大量图文资料,梳理了中西方服装发展的历史脉络;通过搜集相关例证,图文结合地展示了中西方各时期服装诸多外显特征,对比一目了然;通过深入挖掘若干中西服装审美文化因素,实现了论文初衷。   研究成果:总结了中西服装的总体文化成长背景;概括归纳了中西服装审美文化的主要构成因素;解读了中西服装表现出的代表性审美心态;提出了中西服装发展中审美文化所起到的作用。   研究结论:中国服装的发展特点是在承袭中演进而西方服装则在批判中发展,而在发展的过程中他们都汲取了各自大的文化背景中的丰厚营养,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格特色,归根结底,是审美文化的不同造成了发展方向的不同。
其他文献
本文从民族音乐学角度,关注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重整现象。以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新编达体舞为实际例子和调查对象,文章从音乐舞蹈本体分析、民族文化认同、历史创造、社会效应、泛
期刊
20世纪60年代末波普艺术诞生于英国。开始至今,各国先后进入大众消费社会,艺术的波普策略在大众消费社会是无法回避的。从本质上来讲,波普设计运动是一个反现代主义设计的运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