Ⅱ-Ⅵ族核/壳结构胶体量子点的荧光特性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ba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发光材料独特的光电特性使其在应用上有着体相材料不可比拟的优势。纳米微粒的限域效应有可能使材料的量子效率获得提高。但随着粒子尺寸的减小,越来越多的原子处于表面,形成表面态,而表面态一般对发光起碎灭作用。大量表面态的存在制约着纳米发光材料的发展,因此纳米发光材料走向实用的关键课题之一就是研究和控制表面态。本论文的工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的。 在本文的前部分,我们用胶体法分别合成了CdSe、CdS量子点。TEM图像和很窄的光致发光峰表明合成的量子点具有均一的颗粒分布,良好的单分散性以及稳定的光学性质。在这基础上,我们通过采用连续离子层吸附和反应(SILAR)方法将这些量子点的表面包覆了不同厚度的ZnS壳层。X射线衍射(XRD)和荧光谱线说明我们成功的得到了核/壳结构的胶体量子点。我们发现制备的CdSe量子点的吸收和光致发光峰在包覆第一层ZnS壳层后并未红移,而是在后续的包覆处理后才出现红移的现象,我们认为这是由于CdSe和ZnS量子点晶格失配系数较大导致在ZnS的初始包覆过程中形成了合金结构。而对制备的CdS/ZnS量子点样品,我们特别研究了它们的变温特性,总结了CdS/ZnS的光学性质随温度、壳层不同而变化的规律。 核/壳结构可以起到对量子点表面修饰的作用,进而提高量子产率增加化学稳定性,同样,量子点中掺入某些杂质也能改善它们的光学性质。本论文的最后部分还对实验所制备的核/壳结构胶体量子点进行了掺Mn后的光学性能研究。第四章报道了对CdS/ZnS进行的掺杂工作,并通过测试样品的发射谱线,讨论了Mn杂质对CdS/ZnS光学性质的影响。
其他文献
二战后日本中小学道德教育经历了四个转换点:修身课的中止、道德时间的设置、《心灵笔记》的发布、道德教育的课程化.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服务国家、解决问题、多方协
阳极键合技术因键合强度高、键合温度较低、速度快、工艺简单、成本低而成为微机电系统中重要的封装技术,在微型机械、微传感器、微型仪表的制造以及电真空、航空领域等方面
石墨烯一经发现就成为当今社会的研究热点,而有关它的研究直接导致了许多新的物理现象得以发现。本论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与非平衡态格林函数相结合的第一性原理方法针对氮掺杂
发展光电子集成技术需要硅基发光材料。晶体硅由于是间接带隙材料,其带间辐射复合效应非常低,难于达到发光器件的要求,这使得制备高效、稳定的Si基发光材料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SiN_xO_y薄膜具有优良的物理性能和光电性能,所以这种薄膜已经成为研究硅基发光的侯选材料。本文采用磁控溅射法,在恒定溅射功率和衬底温度的前提下,通过改变溅射气氛中Ar、N_2与O_2的通入量,在单晶硅衬底上生长非晶SiN_x
全光信号处理中需要高集成度的光电子器件和高速长距离的波分复用(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WDM)传输系统的技术。现有的WDM系统,随着信息容量大、传输距离长、通信
在国内多数膏药厂中,称重法由于其实现容易、成本低而仍被用来检测膏药上药膏重量,但此方法具有检测实时性差、测量随机误差大、原材料浪费严重等局限性,因此能否设计出一种
正大集团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第一个投资中国的国际跨国公司,1979年在深圳特区取得了外资0001号营业执照,建立至今已整整40年.40年来正大集团始终遵循集团资深董事长谢国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