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能够引起猪的格拉泽氏病(Glasser’s disease),主要感染2周龄至4月龄仔猪,尤其是3周龄断奶仔猪更为易感,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关节肿大、跛行、瘫痪、抽搐、痉挛等,病理变化主要以腹膜炎、胸膜炎等全身性浆膜炎为主要特征。感染早期腹腔、胸腔会出现黄色的炎性渗出物,后期会出现大量的纤维素性蛋白渗出物,导致腹腔、胸腔等脏器的黏连。自从1910年首次被报道以来,HPS已经呈全球流行,给全球的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HPS共分为15种血清型以及一些菌株不能分型,中国主要流行的血清型为4型和5型。目前抗生素限制使用后,主要采用灭活疫苗来控制副猪嗜血杆菌病,但是国内的商品化灭活疫苗免疫效力不确实、副反应大,本研究以我国当前流行的4型和5型血清型HPS为对象,研制更加高效、安全的副猪嗜血杆菌二价灭活疫苗。1.HPS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的检测本试验采用mPCR方法对临床中分离的菌株进行血清学分型鉴定,并对HPS进行生物学特性的相关研究。结果显示:从临床中共分离出10株菌株,其中3株为血清型4型、3株为血清型5型、血清型1、6、7、13型菌株各一株。根据临床感染情况,从临床中分离的菌株中,挑选毒力较强的血清型HPS 4型和血清型5型各一株,分别命名为YC16A菌株与SQ15C菌株,并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相关研究。结果显示两株菌生物学特性相似,其菌落形态为圆形、光滑、半透明状,在TSA培养基上生长12h,为针尖状大小,24h时直径约为1mm。在TSB液体培养基中培养8h开始进入对数期,培养20h,开始进入平台期。在TSB液体培养基中12-16h时活菌数达到最高,随后逐渐下降。2.副猪嗜血杆菌YC16A菌株与SQ15C菌株猪感染模型的建立本试验通过建立副猪嗜血杆菌YC16A菌株与SQ15C菌株感染21日龄仔猪的动物模型,从LD50的测定、临床症状、解剖病理变化以及病理组织变化四个方面对YC16A菌株与SQ15C菌株的毒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YC16A菌株与SQ15C菌株感染21日龄仔猪的LD50分别为1.44×109 CFU(P≤0.05)、8.41×108 CFU(P≤0.05)。YC16A菌株与SQ15C菌株感染21日龄仔猪后初期出现体温升高、关节肿大,后期出现瘫痪、抽搐痉挛等症状。解剖发现腹腔、胸腔积液、关节炎等症状,严重者出现纤维素性蛋白渗出导致腹腔、胸腔脏器间黏连。病理组织观察发现肺泡内出现浆液性渗出,肺泡和脾脏中发现大量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3.副猪嗜血杆菌二价灭活疫苗的研制为了制备有效的HPS血清4型、5型二价灭活疫苗,将本实验室分离的HPS血清4型YC16A菌株与血清5型SQ15C菌株分别用甲醛进行灭活完全,与10%Montanide GEL 02 PR水溶性佐剂充分混匀,制备二价灭活疫苗。将制备的疫苗接种21日龄仔猪,针对免疫后抗体水平、免疫保护率、免疫攻毒后的临床症状、剖检病理变化进行疫苗的效果评价。结果显示:二免2周后,研制疫苗组仔猪产生了较高的抗体水平。攻毒后,研制疫苗针对HPS血清4型、5型菌株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80%、100%;而商品化疫苗的免疫保护率仅为80%、80%;阴性组死亡率为100%。攻毒后研制疫苗组仔猪无明显临床症状、解剖病理变化以及组织病理损伤;而商品化疫苗组仔猪出现短暂性体温升高,并且剖检发现有腹腔和胸腔积液;阴性对照组仔猪出现体温升高,后期表现为瘫痪、痉挛抽搐等症状,并且剖检发现腹腔、胸腔大量纤维素性渗出黏连症状。综上说明本实验室研制的二价灭活疫苗产生了较好的免疫效果,能够有效预防HPS血清4型与5型菌株的感染。本研究建立了副猪嗜血杆菌感染仔猪的动物模型,并研发了副猪嗜血杆菌YC16A菌株与SQ15C菌株二价灭活疫苗,通过免疫攻毒保护试验证明该疫苗产生了较好的免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