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西部山区修筑了大量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拱桥。目前,这些拱桥由于长期未进行养护,在主拱圈与柱脚节点连接部位出现了裂缝等病害,若后续再发生多次地震或强震,桥梁坍塌的风险较大,无法实现“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要求。本文在建筑结构装配式构件节点抗震性能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利用强震区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拱桥全桥的地震响应分析结果和节点试验结果,结合Abaqus CAE有限元分析程序的理论计算结果,探索立柱与主拱连接节点的弹塑性性能,旨在对装配式拱桥节点破坏形态作出分析,为该类桥梁新桥设计时如何合理设计该类型节点提出了建议。研究的具体内容如下:(1)概述装配式拱桥的产生和发展,通过Midas Civil建模计算分析,对桥梁整体模型进行反应谱与时程抗震分析,研究拱桥抗震性能薄弱位置。(2)进行节点试验。通过对模型的分析找出抗震性能薄弱位置进行设计加强,制作试验构件进行荷载反复试验,对试验现象进行整理分析。(3)对试验构件进行有限元建模分析,模拟试验过程,得出更为精确的理论分析数据,探究节点理论弹塑性力学特性,与试验实测数据比对。(4)全桥抗震性能时程分析。将试验效果较好的数据带入桥梁整体模型,对全桥模型进行时程分析,得出设计过程中加强节点提高装配式拱桥抗震性能的一般方法。本文着重分析节点位置破坏形态,致力于探讨几种简明可行的节点区域加强方案的有效性,为设计者在装配式拱桥新桥设计阶段提供参考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