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大鼠鞘内注射免疫抑制剂甲氨蝶呤(MTX),研究其对慢性病理性疼痛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机制,为疼痛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方法: 1.实验分组:SD大鼠32只,随机分成4组。A组:n=5,假手术组+盐水治疗组;B组:n=9,根损伤+盐水治疗组;C组:n=9,根损伤+MTX预处理组;D组:n=9,根损伤+MTX治疗组。 2.建立慢性神经痛模型:采用Bennet-Xie模型(1988)即坐骨神经结扎模型,它是目前公认的与人类慢性神经痛表现最为近似的模型,简称为CCI(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模型。 3.给药途径:经大鼠L4,5间隙行蛛网膜下腔置管,分别于术后第3、5、7、9、11、13天通过放置的PE-10导管给药。组A和组B给0.9%的生理盐水(100μl/kg)。组C第3、5、7天给MTX,第9、11、13天给0.9%生理盐水:组D第3、5、7天给0.9%生理盐水,第9、11、13天给MTX。5mg每支的MTX粉剂,用0.9%的生理盐水稀释为1000μl,给量为0.5mg/kg。 4.痛阈的行为学测定:采用热辐射致痛测定大鼠痛阈的改变。分别于术前、术后第4、6、8、10、12、14天进行。 5.免疫组化测定:术后第14天痛阈测定后,通过左心室灌注法行组织固定,取大鼠脊髓次日进行免疫组化,测定脊髓星形胶质细胞GFAP及TNF-α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