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刺参腐皮综合征是目前刺参养殖最常见、危害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严重制约了刺参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当前刺参腐皮综合征的防治主要依赖于化学消毒剂和抗生索,长期使用会引发药物残留、病原菌产生耐药性和水体环境污染等问题。本研究探索应用裂解性噬菌体防治刺参腐皮综合征,为刺参的健康养殖提供一条新途径。从大连地区患腐皮综合征的剌参体壁组织中,采用平板分离技术分离细菌。纯化培养后,通过人工回接感染实验验证分离的菌株是否为刺参腐皮综合征的病原菌。利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指标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分类鉴定。分离得到两株弧菌VDL-1和VDL-2,人工回接感染实验中,患病刺参的症状与自然发病的症状相同,说明VDL-1和VDL-2是刺参腐皮综合征的病原菌,且VDL-2的致病力比VDL-1强。细菌VDL-1和VDL-2均无荚膜,具有极生单鞭毛,短杆状,两端钝圆。VDL-1和VDL-2的L-苯丙氨酸、PNP-磷酸盐和甘氨酸生理生化指标不同。经分类鉴定,VDL-1为嗜环弧菌(Vibrio cyclitrophicus), VDL-2为塔斯马尼亚弧菌(Vibrio tasmaniensis)。将已分离的病原菌作为宿主菌,采用双层平板法从养殖海水中分离噬菌体,对噬菌体进行透射电镜观察,表征氯仿敏感性、宿主谱、潜伏期、裂解量等噬菌体生物特性。通过测定细菌与噬菌体共培养物在600nm处的吸光值来考察噬菌体对病原菌的体外裂解效果。筛选得到裂解VDL-1的噬菌体PVDL-1, PVDL-1属于长尾噬菌体科,感染宿主菌的潜伏期约35min,裂解量约218PFU/cell。筛选得到VDL-2的裂解性噬菌体PVDL-2, PVDL-2属于肌尾噬菌体科,感染宿主菌的潜伏期约30min,裂解量约110PFU/cell。 PVDL-1和PVDL-2宿主专一性强,均对氯仿不敏感。在体外,PVDL-1对VDL-1有很好的裂解作用,PVDL-2与VDL-2共培养6h后,VDL-2产生抗PVDL-2的抗性菌株。噬菌体治疗实验采用浸浴的给药方式。通过对比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噬菌体预防性实验组和噬菌体治疗性实验组刺参的存活率,评价噬菌体防治刺参腐皮综合征的效果。PVDL-1两噬菌体治疗组可将刺参存活率由45%提高到90%以上;PVDL-2预防性和治疗性实验组可将刺参存活率从0%分别提高到95%和55%。噬菌体预防性实验组的疗效优于噬菌体治疗组。体外及噬菌体治疗实验表明,噬菌体PVDL-1和PVDL-2具有制成噬菌体生物制剂防治刺参腐皮综合征的潜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