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脂肪、高糖、激素类食品等摄入增加,使人类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发病率逐年增高,发病呈低龄化,并成为引发肝硬化、肝癌的重要病因;NAFLD也是动物原发或继发性疾病,不仅给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随着病畜进入食品,加工品等流通市场,通过生物链又将直接或间接对人类造成危害。NAFLD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社会健康和食品安全问题。目前国内外用于防治NAFLD的有效药物较少。以往对于NAFLD研究成果发现NAFLD的发生发展与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 CYP450)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CYP450是生物体内主要的Ⅰ相代谢酶,包含许多同工酶,鼠类细胞色素P4502A5(CYP2A5)是CYP450中一个重要的成员,其活性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不同于其他CYP450酶而呈现独特的增量调节作用。同时CYP2A5与人类的CYP2A6是起源相同的代谢酶,各自在不同的物种中担任着相似的功能,在外源性药物和结构不同的前致癌物激活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鼠类CYP2A5非常适合作为人类CYP2A6的模型。食物、环境或疾病等均会影响CYP2A5/CYP2A6的表达。因此通过对CYP2A5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NAFLD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以及在NAFLD情况下各种药理通路以及作用靶位,为开发和研制防治NAFLD的新型兽药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同时对于预防人类肝脏相关性疾病和癌症,指导人类临床合理用药意义重大。目前,关于非酒精性脂肪肝对CYP2A5表达的影响,以及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药物对CYP2A5是否有协同作用等均未见报道。本课题将以人工诱发NAFLD模型的C57BL/6小鼠为试验动物,从蛋白、酶活性和mRNA水平研究NAFLD对CYP2A5表达的影响,并且探讨NAFLD与吡唑、苯巴比妥钠两种CYP2A5特殊诱导剂共同作用引起的CYP2A5的变化,旨在揭示CYP2A5在NAFLD造成的肝损伤及其与吡唑、苯巴比妥钠共同作用时,其基因表达的情况。结果发现:1.吡唑、苯巴比妥钠诱导下,C57BL/6小鼠肝脏CYP2A5蛋白水平,酶活性和CYP2A5mRNA均较对照组增加,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药物增加CYP2A5表达。2. NAFLD情况下,C57BL/6小鼠肝脏CYP2A5蛋白水平,酶活性和CYP2A5mRNA均较对照组增加,说明CYP2A5在NAFLD状态下呈增量调节,参与NAFLD的发生发展。3. NAFLD联合吡唑、苯巴比妥钠诱导,C57BL/6小鼠肝脏CYP2A5蛋白水平,酶活性和CYP2A5 mRNA均较对照组极显著增加(P<0.01),较NAFLD单纯诱导和药物单纯诱导增加,且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二者有协同作用。本试验初步发现NAFLD对C57BL/6小鼠肝脏CYP2A5呈现增量调节机制,同时与吡唑和苯巴比妥钠协同性增加CYP2A5的表达,这一发现将为继续研究CYP2A5在NAFLD中的分子调控机制打下坚实的基础并提供可靠的理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