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认同与归国文化冲击——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归国文化冲击是指归国者归国初期表现出对自己祖国环境的种种不适应状况。国外的研究表明,归国文化冲击的现象在西方的归国者中普遍存在,并且和文化冲击相比它会给人带来更大的痛苦。我国当前海归人数逐年大量增长,海归归国面临的压力也在增大。但关于归国人员归国适应的研究却刚刚起步,对于归国文化冲击会给中国的海归带来怎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严重程度都尚不清楚。对于如何更好的帮助归国人员度过最初的文化冲击,适应国内的环境,也缺乏研究。 对于归国文化冲击的研究一般遵循应激,社会学习和社会认知三种理论范式进行。本研究从社会认知的理论出发,试图探索中国海归的归国文化冲击的状况,以及文化认同和归国文化冲击的关系。以期能够为归国留学人员的归国服务提供新的视野,为海归归国更好的适应提供帮助。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问卷调查在前期质性调查的基础上对国外已有的归国文化冲击问卷,文化认同问卷,归国前心理准备问卷进行修订,结合Singelis和Sharkey 1995年修订的自我结构问卷对91名海归和88名非海归的对照组进行了施测。通过把文化认同,自我结构,心理准备作为自变量,把海归的归国文化冲击水平作为因变量的研究思路,对各变量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访谈从测试海归中随机抽取了4个海归进行个案访谈,作为问卷调查的补充。 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归国文化冲击在海归中普遍存在,有超过40%的海归感受到明显的归国文化冲击的影响。经历高归国文化冲击的海归和经历低归国文化冲击的海归相比生活满意度较低。 2)“海归”和“非海归”相比对母文化认同较低。人际独立的自我结构倾向更强,且均有显著差异。 3)文化认同的改变和归国前的心理准备能较好的预测归国后的文化冲击。
其他文献
数字独特的魅力之一就在于它能够以多种不同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至少存在两种数字符号,一种是国际上通用的阿拉伯数字,另一种是基于本国语言的数字符号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