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表见证明制度研究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descendant_of_s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事表见证明是指法官对于“典型的事象经过”,由一定的客观事实存在,根据一般生活经验法则直接推定过失或因果关系的要件事实存在,即在推断过程中不需要对具体的事件经过进行详细细致的描述,而是一站式地直接由客观情况推认待证事实结果。在我国,表见证明与事实推定有着极大的相似性,把经验性法则的盖然性程度、适用范围作为区分二者的主要标志,仅具有抽象的理论意义,因为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具体的案件中,很难准确判断出案件所依据的经验法则的盖然性的高低,也很难依据经验法则的盖然性高低,直接对其进行分类适用。本文笔者尝试在理论上界定这一区别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从司法实践上来探讨二者在具体适用上的区别。笔者认为,发展较为成熟的事实推定在实践运行中存在着两种模式:表见证明模式与间接证明模式。也就是说在实践中表见证明与事实推定的运行模式存在重合之处,即事实推定在实践运行当中包含表见证明模式。但事实推定中的表见证明模式不等于表见证明,表见证明解决的是待证事实的过错及因果关系,而事实推定则解决整个案件事实的认定。由于我国事实推定制度规定的极不完善,没有相关的配套措施,实践效果也比较混乱,在功能上,与运行比较成熟的表见证明制度相差很远。所以,我认为在过错与因果关系的认定中,我国完全可以引入与其具有一致性的表见证明制度,以缓解事实推定制度的困境局面。在我国逐渐展开同案同判的司法背景下,表见证明为我国实现法律适用的统一提供了路径,表见证明在域外主要是以判例指导实现其功能。当然,在我国构建表见证明的判例体系是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目前以逐渐发展的案例指导制度取代域外判例制度的相当功能更符合我国的实际状况,对于更好的推进民事表见证明在我国的本土化进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近几年,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就业市场逐渐饱和,加之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日益严峻,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而作为高校特殊群体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辛卯日记》的创作灵感来自于我对屏幕的体验。作品的原始图像全部取自电视画面。时间从2011年除夕至2012年除夕,形成一个循环周期。在这一年中,我将照相机固定于电视屏幕之前,随机拍下照片,然后以木刻版画形式创作。  1 2011年,2月日,兔年春节联欢晚会在中央电视台举行。  2 2011年5月20日,陕西省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被告人药家鑫死刑。  3 2011年5月1日,本·拉登在
同一行为,当其既表现为违约行为,也表现为侵权行为,因违约行为和侵权行为都是应承担民事法律责任的违法行为,所以行为人既可承担违约责任,也可承担侵权责任。这种情况,学理上
电子格式合同是电子商务交易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合同形式,对网上交易效率的提高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而自动发货交易模式则是顺应这种发展需要,以自动化智能交易系统为平台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