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遗51485小麦与四倍体野燕麦远缘杂交后代花粉母细胞(PMCs)的减数分裂特点,检测、定位外源遗传物质,本试验采用普通细胞学和顺序C-带—GISH(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对该杂种后代花粉母细胞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通过普通细胞学观察,发现遗51485小麦与四倍体野燕麦远缘杂交F1~F3代植株中均出现了单价体、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桥、染色体不均等分裂、染色体分裂不同步、微核和不规则分裂(三核、五~八核)等异常行为。3个世代、各株系(单株)之间的异常率存在明显差异,其比例为6.67%~96.93%,染色体数目为40~56条,减数分裂指数为62.67~93.37,在遗传上表现出不稳定性。利用顺序C-带—GISH技术,对遗51485小麦和四倍体野燕麦远缘杂交F1~F3代植株花粉母细胞染色体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父本染色体以易位、小片段的形式存在于杂交后代中,主要位于遗51485小麦染色较浅的A(1A、3A、4A和7A)或D(1D、2D、3D和6D)基因组中。外源杂交信号随着世代传递而逐渐减少,部分父本遗传物质在世代传递过程中可能丢失,该后代在遗传上逐渐趋于稳定。本试验从遗51485小麦与四倍体野燕麦远缘杂交后代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及荧光原位杂交分析等方面,明确了该远缘杂交后代染色体的减数分裂特点,初步研究了该后代的染色体遗传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