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雄盆地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是中国东南地区典型的陆相断陷红盆,盆地内广泛分布白垩系红层。现已在地层划分及古生物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对盆地中发育的古土壤序列及古气候的研究相对不足。
本次研究主要通过主田剖面野外观测、砾石统计、砂岩样品粒度分析及古土壤气候替代指标分析等方法,对南雄盆地白垩世主田剖面沉积特征、古环境和古气候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对研究区气候替代指标适用性进行了检验。
主田剖面包括大凤组、主田组、浈水组。大凤组以发育侵蚀冲刷面、粒序层理、平行层理、叠瓦状构造等特征的棕红色砾岩为特征。主田组以发育厚层紫红色泥岩、泥质粉砂岩和古土壤为特征。浈水组以发育侵蚀冲刷面、粒序层理构造等特征的紫红色砾岩为特征,夹中-薄层泥岩、泥质粉砂岩和古土壤。古土壤中黏化层、钙板层、钙质结核发育,肉眼可见大量遗迹化石及生物扰动构造。
砾石统计结果表明,主田剖面浈水组砾石成分与大凤组相似,砂岩和石英平均含量分别约为86%、11%,而花岗岩和灰岩含量相对较少。主田剖面砂岩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分选性中等—较好,磨圆度次棱角—次圆状,胶结物以硅质和钙质为主,也含有少量铁质。粒度分析中,概率累计曲线主要呈三段式和多段式。
气候替代指标中h*、ω(CaCO3)%、χlf、TOC%随剖面深度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L*、a*、b*、C*则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气候替代指标相关分析显示,古土壤中C*、h*与ω(CaCO3)%均呈高度相关且线性关系良好。砂岩层中L*与TOC%呈高度负相关且线性关系良好,a*、b*与ω(CaCO3)%呈高度正相关且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χlf与ω(CaCO3)%呈高度正相关并且具有极好的线性关系。
南雄盆地晚白垩世沉积环境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大凤组沉积阶段为以河流发育并主导的冲积扇沉积体环境,主田组沉积阶段为泛滥平原或干盐湖环境,浈水组沉积阶段由冲积扇环境和泛滥平原沉积环境交替影响。气候替代指标分析表明了,研究区主田剖面古气候整体呈现半湿润—干旱—半干旱波动趋势,表现为前期湿热,中期干热,后期湿热。总体上揭示了晚白垩世存在气候波动,其中一次波动的峰值位于主田组沉积时期。
本次研究主要通过主田剖面野外观测、砾石统计、砂岩样品粒度分析及古土壤气候替代指标分析等方法,对南雄盆地白垩世主田剖面沉积特征、古环境和古气候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对研究区气候替代指标适用性进行了检验。
主田剖面包括大凤组、主田组、浈水组。大凤组以发育侵蚀冲刷面、粒序层理、平行层理、叠瓦状构造等特征的棕红色砾岩为特征。主田组以发育厚层紫红色泥岩、泥质粉砂岩和古土壤为特征。浈水组以发育侵蚀冲刷面、粒序层理构造等特征的紫红色砾岩为特征,夹中-薄层泥岩、泥质粉砂岩和古土壤。古土壤中黏化层、钙板层、钙质结核发育,肉眼可见大量遗迹化石及生物扰动构造。
砾石统计结果表明,主田剖面浈水组砾石成分与大凤组相似,砂岩和石英平均含量分别约为86%、11%,而花岗岩和灰岩含量相对较少。主田剖面砂岩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分选性中等—较好,磨圆度次棱角—次圆状,胶结物以硅质和钙质为主,也含有少量铁质。粒度分析中,概率累计曲线主要呈三段式和多段式。
气候替代指标中h*、ω(CaCO3)%、χlf、TOC%随剖面深度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L*、a*、b*、C*则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气候替代指标相关分析显示,古土壤中C*、h*与ω(CaCO3)%均呈高度相关且线性关系良好。砂岩层中L*与TOC%呈高度负相关且线性关系良好,a*、b*与ω(CaCO3)%呈高度正相关且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χlf与ω(CaCO3)%呈高度正相关并且具有极好的线性关系。
南雄盆地晚白垩世沉积环境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大凤组沉积阶段为以河流发育并主导的冲积扇沉积体环境,主田组沉积阶段为泛滥平原或干盐湖环境,浈水组沉积阶段由冲积扇环境和泛滥平原沉积环境交替影响。气候替代指标分析表明了,研究区主田剖面古气候整体呈现半湿润—干旱—半干旱波动趋势,表现为前期湿热,中期干热,后期湿热。总体上揭示了晚白垩世存在气候波动,其中一次波动的峰值位于主田组沉积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