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金融理论,以有效市场假说为代表理论,遵循的是一种从假说到实证的研究思路。它在研究证券市场投资者行为时,先假设市场及投资者是完全理性的;在此基础上,探讨投资者应该如何行为。研究表明,投资者由于固有的一些心理偏差和信息的不对称,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以及判断的准确度存在偏差。投资者在不确定性的市场中进行决策,往往受到情绪相互传染和心理暗示的影响,当无意识占上风时,投资行为容易呈现出典型的非理性状态。行为金融理论是目前西方国家金融研究的前沿理论。它是金融经济学家融合金融学、心理学、人类学以及决策科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及研究范式,在探讨金融市场出现的异常现象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理论体系,它为传统金融学所不能解释的资本市场现象作出了更贴近现实的诠释,为我们更好地研究金融市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行为金融学的最早研究可追溯到19世纪,直到20世纪80年代由于行为经济学家的大力推动才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目前行为金融学已经成为当代金融理论体系中最具有旺盛生命力的一个分支。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给在心理学和实验经济学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丹尼尔·卡尼曼和弗农·史密斯,确定了行为金融理论在经济学中的重要地位,并对现代金融理论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中国股票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中国股票市场目前尚不成熟,在很多方面还不健全、不完善,大部分投资者不具备专业的投资知识,自身的预测和分析能力有限,而热衷于打探“小道消息”,投资决策很大程度上属于典型的非理性投资行为。本文以行为金融理论为主要分析框架,针对中小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展开研究(下文简称为“投资者”)。选取1000个投资者为研究对象,并运用行为金融基本理论及相关数理统计方法,通过对1000个样本投资者(采用随机问卷调查)2000年~2008年在二级市场的交易数据,从“处置效应”、“羊群行为”两个方面进行实证检验,揭示出中小投资者存在的非理性投资行为。此外,针对样本投资者非理性投资行为显着的现状,本文细致分析了投资行为引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组织体系和方法论两个层面探讨了如何有效的针对问题进行改善,以完善中小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引导和权益保护体系。在投资行为引导组织体系方面,要通过构建一个多层次的投资行为引导体系,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在投资行为引导的方法论方面,要在投资行为引导手段、投资行为引导内容和投资行为引导形式等方面进行改进,针对不同投资者的需求偏好,丰富投资行为引导内容,积极探索采用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形式开展各项投资行为引导活动,以求更好地完善投资行为引导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