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性分析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daddy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总结并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患者的临床、病原学特点及致病菌耐药的变化趋势。旨于加深对该病的理解,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连续10年间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收治的174例确诊IE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人口统计学、基础心脏病史、辅助检查、预后危险因素、致病菌及耐药情况等。按照IE患者就诊时间先后,将病例资料分成2008-2012年和2013-2017年两个亚组,比较两组间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病原学分布、耐药性分析及治疗转归等之间的差异。根据IE发病部位不同,将病例资料分为自然瓣膜心内膜炎(Natural valvular endocarditis,NVE)、早期的人工瓣膜心内膜炎(Prosthetic valve endocarditis,PVE)和晚期PVE三个亚组,比较三者间病原学差异。本研究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结果:1.临床特征:174例IE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13例(64.9%),男女比例为1.9:1,平均年龄(52.1±17.2)岁。95例(54.6%)IE患者有基础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所占比例最多,共24例(13.8%),其次是心脏手术及介入治疗21例(12.1%),风湿性心脏病18例(10.3%)等。IE患者的临床首发症状以发热(76.4%)最为普遍,并发症主要是以心功能不全(42.0%)、栓塞现象(17.2%)为主,其中脑梗死14例,占所有栓塞事件46.7%(14/30)。2.超声心动图:发现心脏瓣膜赘生物共141例,占77.6%,主要累及左心系统(87.9%),多侵犯主动脉瓣(46.1%)及二尖瓣(31.9%)。3.病原菌分布:血培养阳性101例(58.0%),绝大多数为革兰氏阳性菌有100例(99.01%),以链球菌属为主占65.35%;其次为葡萄球菌属占20.79%;肠球菌属占10.89%和革兰氏阳性杆菌2例(1.98%)。革兰氏阴性菌1例,占0.99%,为布鲁氏菌。同时培育出链球菌及肠球菌株共1例(1%)。4.耐药性分析:血标本中分离出的链球菌对青霉素、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偏低(均为6.98%);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他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耐药率分别为22.2%、85.7%;肠球菌属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庆大霉素耐药率分别为33.3%、11.1%、22.2%;以上致病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及替加环素均未发现耐药。5.治疗及转归:120例(69%)采取单纯内科抗感染治疗,54例(31.0%)采取外科手术联合内科抗感染治疗。住院期间有10例(5.7%)IE患者因原发病死亡。6.死亡预后分析:单因素显示糖尿病(P=0.001)、肾功能不全(P=0.029)、心功能不全(P=0.022)、白细胞增多(P=0.006)、进行手术治疗(P<0.001)与IE患者预后有关。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出白细胞增多(P=0.017,OR=0.379)、心功能不全(P=0.023,OR=0.392)、早期进行手术治疗(P=0.001,OR=12.08)以及糖尿病(P=0.029,OR=0.349)均是IE的独立预后因素。7.亚组间比较分析:1)临床表现及并发症上,2008-2012年组有63例(91.3%)发热患者,2013-2017年有70例(66.7%)发热患者,两组间首发临床症状是发热的病例数呈现减少走向(P<0.01)。出现栓塞并发症呈升高趋势(10.1%vs 21.9%,P<0.05),其中脑栓塞增加最为显著(1.4%vs 12.4%,P<0.01)。2)在病原学分布中,阳性率呈下降趋势,链球菌占比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8-2012年组血培养阳性47例(68.1%),其中链球菌占34例(49.3%),而2013-2017年组血培养阳性54例(51.4%),其中链球菌占32例(30.5%)。3)早期的PVE致病菌主要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例,60%)为主,晚期的PVE致病菌主要以链球菌(3例,50%)居多,NVE致病菌主要是链球菌(63例,73.8%)。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属及链球菌属分别在三个亚组中有差异(P<0.05)。结论:近年来,本地区IE发病人数在增加,男性为主,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心脏手术及介入治疗等基础心脏病较前增多。症状以发热、心瓣膜杂音等常见,特异性不强。近期以发热为首发临床表现的IE患者明显减少,并发症多以心功能不全、栓塞事件为主,且栓塞事件、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呈现增加趋势。超声心动图在诊断IE上地位显著,心瓣膜损害多累及左心系统。血培养阳性率仅为58%,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比例增加。链球菌属仍然是IE主要致病菌,尤其以草绿色链球菌、血链球菌为主。糖尿病、白细胞增多、心功能不全是影响IE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值得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同时发现尽早手术联合规范抗感染治疗能有效改善疾病预后。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血清中尿酸和胱抑素C的水平与冠脉病变之间的联系,分析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从而为冠心病提供新的诊疗思路。方法:选取自2019年1月至12月因“心前区不适、胸闷”等症状入住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病房,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完善空腹常规化验。后排除禁忌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术,根据造影结果,计算冠SYNTAX评分。排除冠心病治疗后或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心肌炎、心肌病、心脏瓣膜疾病
目的:探讨并发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AIDs)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对于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2013-1月至2019-12月收治的206例初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有无并发自身免疫病分为合并AIDs组与不合并组(其中合并AIDs组57
目的:过度应激可诱导多种精神疾病。随着校园暴力,不良的人际关系以及离婚率增加等原因,心理应激普遍存在。由于遗传变异性,不同个体对应激的反应不同。有些个体容易受到应激的影响而患精神疾病,表现为对应激的易感性。有些个体能够积极面对应激源,表现为对应激的耐受性。然而,介导心理应激易感性与耐受性的分子机制仍未明确。伏隔核能够通过与边缘,认知和运动回路相互作用参与应激反应。研究心理应激状态下伏隔核转录组与m
目的:(1)选用高脂肥胖和谷氨酸钠(Monosodium glutamate,MSG)代谢综合征两种小鼠模型,重点从“肠漏”角度评价胡椒碱对整体炎症、肠道屏障完整性和肠道菌群结构的调控作用,探究胡椒碱延缓肥胖致2型糖尿病发生的潜在机制。(2)以雄性Npc1+/-小鼠(C57BL/6C-Npc1)为模型,明确Npc1基因突变合并60%高脂饮食对糖脂代谢、葡萄糖耐受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重点探究Npc
目的1探究危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2建立危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预测模型,以期为医务人员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客观性的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预测工具。方法本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探究危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影响因素,第二部分基于第一部分结果建立危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预测模型。第一部分:2019年5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选取青岛市三所三级综合医院重症医学科符合纳入
目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肝移植手术(Liver Transplantation,LT)是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本研究旨在分析肝移植术后发生NAFLD的影响因素,为指导肝移植术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在青岛
目的:近年来痛风的患病率正在增加,但缺乏对痛风临床特征的大样本研究。本研究旨在阐明近10年来痛风临床特征的变化,探讨早发型痛风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8年8月首次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痛风门诊就诊的痛风患者,将2008-2012年的患者定义为前期组,将2013-2018年的患者定义为后期组。比较分析前期组和后期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合并症、生化指标等临床特征。结合分析结果,将
目的:分析比较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和干燥综合征(Sj?gren’s syndrome,SS)患者与健康人群肠道菌群的差别,探究两种疾病状态下肠道菌群的变化,寻找两种疾病肠道菌群关键变化特征,拟探索肠道菌群的改变在参与两种疾病演变过程中可能的机制。方法:本研究选择2019年12月—2020年6月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的初诊患者
目的:近年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接受肝移植(liver transplantation,LT)治疗后肿瘤复发和转移率较高,严重影响LT的疗效。本文分析HCC患者LT术后肿瘤复发的临床特点;比较符合米兰、杭州标准及超出杭州标准的LT受体的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探讨影响HCC患者LT术后肿瘤复发和生存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自2014年
目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疾病,病变多起自直肠,可逆行性延伸至乙状结肠、降结肠甚至全结肠。既往无创性评估UC患者的疾病活动度主要依据炎症指标的变化。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免疫球蛋白对UC患者的疾病活动度及激素疗效具有一定预测作用,但研究尚不足。本研究旨在回顾性分析不同疾病活动度的UC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G(immune globu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