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品安全是目前国内外研究和关注的焦点,食品安全不仅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还关系到国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2010年6月,《小康》杂志社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对全国12个城市开展公众安全感调查,本次调查涵盖的城市为: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深圳、武汉、郑州、长沙、呼和浩特、重庆、成都、西安。结合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和大量社会信息,得出2009~2010年度中国平安小康指数为69.4分,公众最担心的五大安全问题,No.1食品安全72%,No.2社会治安67%,No.3医疗安全55%,No.4交通安全51%,No.5环境安全39%。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目前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也应尽快从“媒体曝光、事后打击”转变为“全程控制、风险评估、积极预警”的事前管理模式。本文结合我国食品安全预警系统的现状,首先分析了我国目前建立食品安全预警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再根据我国食品安全的背景,从我国监管体制、法律、检测行业以及行业协会等方面对我国建立食品安全预警机制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剖析。在借鉴国际上美国和欧盟成功的食品安全预警机制的基本经验的基础上,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总结出适应我国的实施经验以及不适应我国的采用措施,最后从法律、体制、经济、管理等方面总结出适应我国国情的构建食品安全预警机制的对策,构筑了食品安全预警机制动态模型,对信息采集机制、信息决策机制、协调疏导机制及应急处置机制四个机制有效运转提出了想法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