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64视频编码标准分析与算法优化研究

来源 :华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bh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H.264/AVC是ITU和ISO/IEC联合制定的最新国际视频编码标准。同以往的视频编码标准相比,H.264采用了众多新技术,具有更高的压缩比,更好的图像质量和网络亲和性。然而其编码性能的提高是以引入巨大计算复杂度为代价的。因此,如何在保持H.264编码性能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其计算复杂度,是H.264能否进入实际应用的关键问题。于是,H.264算法优化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也是本文工作的重点所在。为了有效地降低H.264的计算复杂度,本论文详细介绍了H.264标准,在对相应的关键技术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其编码器特性对其中耗时模块帧内编码、帧间编码和运动估计等算法进行一系列的优化。首先,本文在分析了H.264帧内预测算法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像素方向相关性的快速帧内预测模式选择算法。该算法提出两个候选模式选择准则和SATD阈值排除法预先对候选模式进行筛选,从而加速了帧内预测模式选择过程。其次,讨论了H.264帧间预测模式等帧间预测编码关键技术,并针对其穷尽搜索选择最佳帧间预测模式算法计算量大的缺点进行了改进,提出一种基于局部运动特征的快速帧间模式选择算法。该算法先计算出当前宏块在SKIP模式下的率失真开销(RDcost),根据该RDcost跟预设阈值的比较结果确定是否提前中止搜索;否则,根据相邻宏块的运动矢量长度估计当前宏块运动剧烈程度,仅计算可能性较大的模式,从而大大加快了帧间模式选择过程。最后,通过详细分析H.264运动估计特性和实验中一些发现,提出一种新的快速运动估计算法。该算法揉合了块尺寸预选、部分像素匹配和多参考帧选取策略进行快速整像素运动估计,利用方向特性筛选亚像素候选点,大大降低了运动估计的计算复杂度。实验结果表明:(1)、本文所提快速帧内预测模式选择算法编码速度比H.264参考代码的全搜索模式决策算法提高了45%左右,而PSNR仅下降0.040dB,总比特率仅增加2.80%;(2)、同H.264穷尽模式选择算法相比,本文所提快速帧间模式选择算法降低了约56.65%的计算复杂度,而PSNR仅下降0.059dB,总比特率仅增加0.20%;(3)、比起H.264参考代码中的全搜索运动估计算法,本文所提快速运动估计算法减少了约87%的运动估计时间,而PSNR仅下降0.033dB,总比特率仅增加0.56%。综上所述,本文所提出的快速算法对H.264视频编码标准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所提出的优化策略对其他多媒体软件算法优化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随着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视频会议、视频监控等视频通信服务的需求也迅猛增长。尽管目前网络带宽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然而IP网络的体系结构决定了其仅能提
在当今视频多媒体处理领域,视频对象分割正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自从MPEG-4基于内容的视频编码首先提出视频对象的概念,在像素域上视频对象分割方面已经有许多的研究成果。但由
信道编码的作用是通过对信息码元进行处理,增加一定的冗余比特,从而可以在接收端实现检错和纠错的功能,以增加通信的可靠性。本文研究了目前备受关注的通信技术——基于IEEE802.
合成孔径雷达(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是一种全天时、全天候、高分辨率的微波成像雷达,能够通过照射一定的区域提供类似光学照片的地物地貌图像。传统的合成孔径雷达
在无线移动网络中,多径传输,阴影衰落和多普勒频移导致用户所处的信道环境剧烈变化,进而造成用户接收到的视频质量出现剧烈的波动,即会产生悬崖效应。现有的伪模拟视频传输方
随着无线通信的飞速发展,频谱资源变得愈加紧张,多输入多输出(MIMO)被公认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研究表明,在MIMO多用户系统中,利用多用户分集可以改善系统的吞吐量。
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以及移动互联网业务的迅猛发展,数据业务的爆炸式增长对现有的蜂窝网络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未来网络必然是由多种无线接入技术融合而形成的异构无线网络环
无线传感器网络作为典型的分布式网络,具有自组织、部署灵活、成本低等优势,其最大的弱点是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较差。时间同步是解决无线传感器网络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关键技术
云计算环境下,数千万由用户们发起的查询请求通过互联网在全世界范围内传输,很容易遭受攻击和窃取。怎样保护用户的信息隐私,防止云服务提供商恶意泄露或挖掘用户的隐私是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