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PBL教学促进高中生物学深度学习的实践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y1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度学习是指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的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作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问题式学习在国外被称为“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指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式。PBL教学则是将学生置于复杂且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多种能力的教学模式。本研究主要探讨的问题是:PBL教学是否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促进的效果如何?因此,本研究在分析国内外深度学习和PBL教学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详细地对深度学习和PBL教学的概念、特征、过程等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提出“PBL教学促进深度学习”这一命题,并通过对PBL教学与深度学习的理论分析,从理论层面上揭示了二者的关系:运用PBL教学能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由此解决了“PBL教学是否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这一问题。但是,运用PBL教学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的效果如何呢?要解答这一问题,就需要联系教学实际,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收集、分析相关的数据以进行验证。因此,结合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综合前人的研究结果,构建了促进深度学习的PBL教学过程模型、提出了其评价的原则和方法等;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运用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试卷测试法等收集学生学习状态和结果的相关数据,根据数据分析PBL教学对深度学习的效果,得出了PBL模式在促进学生知识目标的达成、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等高阶能力的提升、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的转变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证明运用PBL教学促进深度学习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正>2020年6月11日,在"三夏"农忙季节,由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指导的"2020年智能农机装备田间日活动暨农机化新技术培训班"在河北省赵县举办。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副司长王甲云,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等领导、专家,来自各级农机管理部门的代表和当地农机合作社、农民代表,以及媒体记者等共计300余人享受了一场无
期刊
忆阻器因其结构独特以及电学行为能够模拟生物突触,近年来在存算一体化和人工神经网络领域显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从材料多样性的角度而言,目前已有诸多材料显示出应用于忆阻器的巨大潜力.在本文中,我们关注一类基于结晶材料的柔性忆阻器.首先介绍了典型的忆阻器件结构与开关机制,其次重点综述了基于结晶材料的柔性忆阻器及其在数据存储和神经形态计算领域的应用,包括二维材料、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共价有机框架材料和钙钛矿材
期刊
在家居设计中运用模块化设计理念,不但能够很好地满足人们对于个性化家居的需要,也能够很好地解决家居产品生产和设计中存在的难点,其发展优势及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特别是在大数据环境下,各种新的材料、技术和能源的引入,家居中模块化设计理念运用会愈加广泛,会给人们将来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文章主要分析了大数据环境下家居设计中模块化设计的运用,希望能够推动家居设计发展,给人们提供一个更加优越的家居环境。
<正>蜀道高速集团在建设“国内一流的高速公路投资—建设—运营龙头企业”的过程中,坚持把不敢腐的震慑效能、不能腐的制度约束、不想腐的思想教育优势融于一体,注重在“管长久”和“有实用”上下功夫,构建全面从严治党长效机制,推动基层纪检工作高质量发展。
期刊
本研究基于复杂动态系统理论,追踪中国学习者英语口语流利性的动态发展轨迹,使用移动相关性技术探究复杂性、准确性与流利性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口语流利性的语速流利性、中断流利性、修正流利性3个子系统呈非线性发展模式,具有不同程度的变异性。口语复杂性、准确性和流利性相互联结,三者关系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其中准确性与流利性逐渐转为协同发展的支持性关系。研究结果对我国英语口语教学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目的 系统评价从肝脾论治方药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万方(WanFang Data)、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从肝脾论治方药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两名研究者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提取,评价偏倚风险;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
本课例基于五构概念教学法,通过“初构—解构—重构—创构—架构”概念这五个教学环节,在时空维度解构出串联细胞分化和细胞全能性的逻辑主线,通过连贯的探究推理活动,使学生认同结构与功能观及系统观,发展归纳演绎、抽象概括、分析综合等科学思维,进而建构出概念图谱,发展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注浆技术作为常用的岩体加固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地下工程中,但注浆加固效果常常受到地下工程所处地层高温、高地应力等环境因素的显著影响。因此,开展不同外界条件下(如温度、围压等)岩体浆液流动扩散机制的研究,对于提高深部软弱围岩的注浆加固效果及保障施工安全有着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本文基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对裂隙砂岩试样开展渗透注浆试验研究,对注浆过程中浆液的核磁信号特征进行实时跟踪测试,分析不同温度、不同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