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充质干细胞来源exosomes对视网膜激光损伤的治疗作用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rryduand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各种原因造成的视网膜组织细胞损伤最终会导致不可逆的视力下降。减轻疾病过程中的炎症、保护营养视网膜神经细胞是目前多种视网膜疾病治疗研究的热点。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具有促进组织损伤修复和神经保护的功能,已在多种动物模型中得到验证。最新研究表明,MSCs分泌的外泌体(exosomes derived from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exos)可以介导多种MSCs的生物学功能。本实验采用视网膜激光损伤模型,观察MSCs及MSC-exos对网膜激光损伤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为MSC-exos在眼部疾病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1.培养MSCs:体外培养原代人脐带来源的MSCs,并传代扩增。2.提取并鉴定MSC-exos:收集3代及4代MSC培养上清液,梯度离心后磷酸盐缓冲液(PBS)重悬exos,蛋白质谱分析及电镜观察法鉴定MSC-exos,BCA蛋白定量试剂盒测量浓度。3.建立视网膜激光损伤动物模型:8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5只)、对照组(25只)、MSCs治疗组(25只)及MSC-exos治疗组(25只)。激光光凝方式建立视网膜激光损伤模型。4.选取MSC-exos最佳治疗浓度:随机选取21只C57BL/6小鼠,分为7个不同浓度组,激光损伤其右眼视网膜后,不同浓度MSC-exos各5μl玻璃体腔注射治疗,3天后测量组织病理学指标并统计分析。5.MSCs及MSC-exos治疗:激光损伤后立刻对MSCs治疗组玻璃体腔注射5μl细胞悬液(含1×103个MSCs),MSC-exos治疗组玻璃体腔注射5μl exosomes(上述所明确的最佳治疗浓度),对照组玻璃体腔注射同体积PBS。6.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分别于损伤后1天、3天、7天和14天处死各组小鼠并摘除眼球,连续石蜡切片,选取各激光斑中心处切片,通过HE染色观察视网膜组织形态,并测量激光斑直径和外核层缺损区域直径。7.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在以上各时间点处死各组小鼠并摘除眼球,连续石蜡切片,选取各激光斑中心处切片,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并进行凋亡细胞计数。8.视网膜电图(ERG)检测视功能:在损伤后1天、3天、7天和14天,各组小鼠经8小时暗适应后,用眼电生理检查系统检测视细胞产生电位的振幅,以评估视功能。9.检测MCP-1、TNF-α和c-Met的基因表达情况:分别于组织病理学检测的4个时间点处死各组小鼠并摘除眼球,提取视网膜RNA,荧光实时定量PCR(FQRT-PCR)检测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1.成功培养原代人脐带来源MSCs,并传至4代,并成功从其上清液中提取exosomes,蛋白质谱分析不同批次,均有CD9和CD81表达,电镜观察到纳米级囊泡。2.0.5mg/ml为MSC-exos的最佳治疗浓度。3.成功建立小鼠视网膜激光损伤模型。4.HE染色显示两治疗组组织损伤较轻。损伤后一天,激光斑直径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光凝后3天、7天和14天,激光斑直径和外核层缺损直径两治疗组均小于对照组(P<0.05),MSCs治疗组与MSC-exos治疗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5.视网膜损伤后第1、3天,对照组及治疗组小鼠视网膜激光斑中心处可见大量凋亡细胞。两治疗组平均细胞凋亡数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治疗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14天,凋亡细胞数变少并渐趋于正常,三组之间平均凋亡细胞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6.暗适应ERG结果显示:损伤后第1天,a波、b波振幅三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之后的三个时间点中,两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a波、b波振幅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任一时间点,两治疗组间各波振幅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7.FQRT-PCR检测发现激光损伤后第1天和第3天,两治疗组MCP-1的mR 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损伤后第1天,两治疗组TNF-α的mR 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治疗组c-Met的mR NA表达水平在损伤后第1、3和7天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MSCs或MSC-exos均能有效改善小鼠视网膜激光损伤后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减少细胞凋亡。
其他文献
从口述叙事到文字叙事,从静态语言描述到图像叙事为主的影视叙事,人类叙事逐渐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成为一种满足人类精神需求的表达手段。本文以传统图像叙事方式为研究对象,总结传统图像叙事的逻辑特点,提高文字可视化的发展,推动了中国传统图像精神文化的传播,以期为未来动画的创作研究提供借鉴意义。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出传统图像叙事方式对于精神支撑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
单幅图像超分辨是一项基础的计算机视觉任务,旨在给定低分辨率图像的情况下恢复重建其对应的高分辨率图像。相比于低分辨率图像,高分辨率图像包含更多丰富且真实的细节信息,不仅有利于对图像的理解,而且对于计算机视觉中的其他任务也有很大的帮助,例如目标检测、目标跟踪等,因而图像超分辨技术成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研究的一大热点。随着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成功应用,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系列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
现如今,产学研合作已经成为各大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首选,合作规模逐渐扩大、创新成果大量涌现。尽管如此,我国产学研合作仍然存在行业、企业参与严重不足、产学研合作不紧密的问题,这对我国产业和地区经济的发展、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不利影响,而企业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在知识、观念、目标等方面的异质性对企业的产学研合作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已有学者关于主体间异质性视角的研究,多认为异质性是合作的动力基础,并聚焦于某一路
纳米线和量子点的载流子的运动分别在两个和三个方向上受到限制,展现出优异的光学性能,在纳米技术领域已成为研究的热门材料。Si纳米线的高比表面积体积比和高效光吸收的特点,使其成为纳米光电子和微电子器件的骨干材料。此外,Ge量子点具有较强的量子限域效应,而且能与Si集成电路兼容。因此,Si纳米线和Ge量子点的集成在纳米光电子和微电子领域蕴藏着巨大的应用价值。本文从纳米球光刻技术(NSL)出发,讨论了感应
活体光学功能成像能够在微创或者无创条件下在体观测生物组织功能参数,在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中展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面对多样化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需求,活体光学功能成像往往涉及不同的成像模式,如光谱成像、散斑成像、荧光成像等。尽管不同的成像模式可能采用多种不同功能和性能的硬件设备,以及不同的信号处理、重建方法,但从终端使用者的角度看,各种光学功能成像系统的软件平台在最终数据可视化及人机交互等方
互联网是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也是一个竞争激烈和快速变化的行业,其软件产品服务模式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互联网软件产品一般不受地域限制,面向海量用户,更注重分析用户的行为和反馈,通过持续的软件产品优化、快速交付,为用户提供价值。互联网的这些特点对软件研发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研发组织能够快速响应不断变化的需求,将需求变为可以快速交付的软件产品,为企业的高速发展提供足够的动力。传统研发管理已经很难适
近年来,纳米材料因为其独特的磁学、催化、光学、电学、机械和生物学的特性而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而且纳米材料在生产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其中,二维材料是电子仅仅可以在两个维度上自由运动的纳米材料,例如超晶格、纳米薄膜、量子阱等。而二硫化钼是一种在光电子器件和纳米电子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的二维材料。由于开发半导体器件的需求不断增长,二维材料的应变工程最近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对于各种各样的二硫化钼器件来说
自动提取人脸特征来验证人的身份目前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各种领域,但是人脸识别的效果依赖于人种的不同有很大的波动性。鉴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研究不同民族的人脸特征不仅能促进目前的人脸识别和检测,还能通过现代的信息技术手段将:这种特征保存起来,有利于研究民族相互融合、繁衍产生的新特征,更能为民族学、人类学等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神经网络随着2006年Hinton发表的论文火热至今,目前深度神经网络不论
在工程实践中,随着复合材料的广泛应用,对复合材料板壳结构的振动特性分析以及板壳结构与周围声场组成的耦合系统的声振特性分析愈加重要。单一形式板壳结构振动特性的研究成果丰富,但是缺乏通用的统一建模方法简化研究过程。对于复合材料结构-声耦合系统来说,机械波在耦合界面处会产生能量耗散和波形转换等现象,这使得对声振耦合机理的研究变得异常复杂且研究成果相对匮乏。因此,本文先从结构域入手,建立复合材料浅壳结构振
2,4,6-三硝基甲苯(TNT)、2,4,6-三硝基苯酚(PA)、2,4-二硝基甲苯(DNT)等硝基芳烃类化合物是公认的爆炸物,在军用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对国民生命及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再者,硝基芳烃类化合物在烟花制造、化工、皮革、医药和染料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在生产,运输及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泄露,对地下水和土壤环境造成威胁。因此,快速识别与检测该类化合物一直是科研工作者的重要课题。在各类爆炸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