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边缘计算中低时延任务迁移算法研究

来源 :广东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ang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远程医疗、无人驾驶、智能家居及可穿戴设备的出现,提升了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极大地提升了用户的服务质量、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随着智能电子产品呈现井喷式增长,网络中任务的数量也随之增长,且随之产生出的海量数据需要及时处理。由于智能设备具有体积小、移动性强等特点,如何在智能设备上执行更多的任务、保证任务执行的实时性,同时降低设备能耗、在任务处理时延与设备能耗之间做出权衡,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充分利用移动边缘计算的低时延、高可靠、大容量等特性,提出了一个任务迁移模型,将智能设备上时延敏感型任务迁移到边缘服务器去执行,保证了任务的实时性。此外,该模型加入了协作计算与协作传输技术,利用中继节点对数据传输的加速作用,提升任务的传输速率,使得设备间能够采用协作传输与协作计算方式对任务进行高效、快速地迁移,达到了提升任务的传输速率、降低任务执行和传输时延的要求。在该模型中,设备间能够以设备到设备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从而可将任务迁移至临近设备执行,以缓解网络中基站的传输压力。现有的研究工作仅仅使用解码转发方式对任务进行协作转发,然而随着设备间距离的增加,使用解码转发,任务的传输时延会急剧增加。本文充分考虑了设备的移动性,即在中继设备对任务进行协作转发过程中,当中继设备移动到距离边缘服务器较远时,采用放大转发方式对任务进行协作转发,而距离较近时,采用解码转发方式进行转发。本文设计了任务的五种执行方式,使得设备能够依据网络状况,在五种执行方式之间进行选择,有效降低了设备的能耗,降低了任务的传输和处理时延,保证了任务的实时性要求。为了充分提升用户的体验质量,本文设计了一个基于协作通信与计算的任务迁移模型,该模型考虑到实时性的重要性,寻求在智能设备能耗的约束下,最小化任务的传输和执行时延。此外,本文对该时延敏感型任务的迁移问题,进行了形式化描述,对问题的难解性进行了证明。为了解决该协作传输模型下大计算量以及时延敏感任务的迁移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最优时延能耗比的启发式算法,此外,本文还设计了一个动态规划算法,在小规模输入情况下,生成问题的最优解,以验证启发式算法的性能。为了验证该协作计算与协作传输模型的实用性以及算法的合理性,本文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来验证算法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启发式算法能够产生出近似最优解,动态规划算法可以生成问题的精确解。在小规模输入时,所生成的近似解与精确解之间的误差保持在[2.0%,3.0%]。实验结果同时证明了,采用协作传输与协作计算模型下的任务迁移效果要优于未采用协作方式时的性能。
其他文献
药用植物育苗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环境胁迫,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和有效药用成分积累。有研究表明凹土能够缓解环境中重金属及代谢物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本研究以药用植物党参为实验材料,研究铜、镉和阿魏酸对光合作用、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活性、生物量和种子萌发的影响及凹土对不利影响的缓解作用。主要研究发现如下:(1)镉胁迫对植物PSⅡ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浓度和时间效应,可使得植物光反应中心Ⅱ(PSⅡ)光化学效率降低,
现代汉语副词是十分重要的一类词,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将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现代汉语副词“每每”进行力所能及的探索,并尝试提出一些看法。本文认为“每每”有两种语义功能,既可以是加合算子,也可作为表示频率或概率的副词。前者对其所关联的成分进行加合,进而得到最大化的复数性集合,与“每次/回”意义相近;后者相当于“常常”或“往往”,对关联成分进行频率或概率的修饰限制。为了表述方便,本文将加合
显著性区域检测是计算机视觉领域重要技术之一,主要用在其他技术的预处理过程,例如,图像检索分类压缩分割等,显著性检测算法性能的提升对其应用算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这几
酚酸(包括羟基肉桂酸衍生物和羟基苯甲酸衍生物)广泛存在于中药,是常见的中药酚类抗氧化剂。这些中药酚酸被人体摄取后,可能与体内的自由基特别是活性氧发生作用,产生抗氧化的功效。这个抗氧化过程本质上就是自由基的链式反应,最终会产生自由基加合物(Radical Adduct),因此,研究酚酸的自由基加合物形成机制(RAF,radical adduct formation),有助于理解中药酚酸在人体代谢生成
纤维金属层板(fiber metal laminate,FML)同时继承了传统复合材料与金属材料各自的优点,并因其具有优异的抗疲劳特性和损伤容限特性,在航空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新
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的关系分析是当代经济学的热门问题,本文通过对2000年-2018年的月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系统地探究了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二者之间的相关性与波动性关系,基于此比较了金融周期、信贷周期、货币周期与经济周期之间的相互作用,以考察金融周期变动对经济周期的核心作用机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探索金融周期和经济周期相关性的意义,并对国内外在金融周期、经济周期和二
试验采用蛋白酶(蛋白酶A、B、C和D)酶解处理羊血血红蛋白的方法提取生物活性肽,通过体外抑菌试验探索了羊血来源生物活性肽对沙门氏菌、普通大肠杆菌和E.coli K88体外的抑菌效果,建立体内腹泻高致病菌大鼠模型,并使用羊血来源生物活性肽进行体内抑菌试验,旨在为羊血来源生物活性抗菌肽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1.利用蛋白酶A、B、C和D处理羊血血红蛋白,A蛋白酶酶解4h所得生物活
目的:从内质网应激角度研究竹节参总皂苷(Saponins from Panax japonicus,SPJ)对自然衰老大鼠结肠肌间神经丛神经元α-synuclein聚集的改善作用。方法:(1)雄性SD大鼠分为6月龄青年组、24月龄自然衰老组以及竹节参总皂苷低、高剂量组,每组12只。从18月龄开始,竹节参低、高剂量组通过饲料连续给药10mg/kg、30 mg/kg竹节参总皂苷6个月,自然衰老组给予正
经济一体化及金融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快使各国金融市场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不仅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便利,也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机会。但金融市场间的高度贯通是把双刃剑,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风险能够更加顺利地在金融市场间流动,金融风险跨市场、跨区域特征愈发明显,始发于单一市场、局部区域的金融风险,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传递到全球其他市场,风险溢出网络也朝着复杂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跨市场、跨区域溢出
第一部分诱导生物材料表面真菌-细菌混合生物膜中持留菌形成[目的]寻找诱导生物材料表面真菌-细菌混合生物膜中持留菌形成的方法,构建生物材料表面真菌-细菌混合生物膜中持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