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纵隔组织来源多样,解剖结构复杂,是临床诊断上的难点。目前关于纵隔良性病变以及不伴有肺内异常的单纯纵隔病变的研究相对较少。本课题的设计是一项前瞻性研究,旨在为不伴肺内异常的单纯纵隔病变检查手段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选择100例不伴有肺内异常的单纯纵隔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按入院时间编号,50例编号为单号的患者接受纵隔镜检查术,纳入VAM组,50例编号为双号的患者接受支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纳入EBUS组。两组患者通过本组检查项目获得的病理诊断定为本组研究的最终结果。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比较VAM和EBUS-TBNA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析此类疾病的病种分布情况以及良恶性病变鉴别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100例患者,恶性病变27例,其中小细胞癌12例,腺癌7例,鳞状细胞癌4例,淋巴瘤4例;良性病变73例,其中结核28例,结节病26例,反应性增生9例,支气管囊肿3例,淋巴管囊肿1例,胸腺瘤1例,淋巴结炎5例。对于不伴有肺内异常的单纯纵隔病变患者,良恶性鉴别与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以及是否伴有临床症状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M诊断的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97.4%、100%;EBUS-TBNA诊断的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2%、87.1%、100%。比较两组对纵隔恶性疾病诊断灵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对纵隔良性疾病诊断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比较两组的灵敏度及准确度,在灵敏度上,VAM组(97.4%)高于EBUS组(87.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准确度上,VAM组(96%)显著高于EBUS组(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对于不伴有肺内异常的单纯纵隔病变,良性疾病发生率可能高于恶性疾病发生率,仍需深入研究。2)VAM与EBUS对纵隔恶性疾病诊断效能无统计学差异。3)VAM对纵隔良性疾病的诊断效能优于EBUS。4)灵敏度方面,VAM组高于EBUS组,但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其原因,可能与样本量较少有关,有待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5)准确度方面,VAM组显著高于EBUS组。综上所述,我们认为VAM对不伴有肺内异常单纯纵隔病变的诊断价值优于EBUS。因此,对于不伴有肺部异常单纯纵隔淋巴结肿大或纵隔肿物的患者,建议首选纵隔镜检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