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药物与生物大分子及其相关介质相互作用的热力学研究

来源 :聊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肿瘤药物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大综合课题。探讨抗肿瘤药物(分子)与细胞重要化学组成DNA和蛋白质及其相关介质相互作用的宏观性质的改变、对应微观作用基础及其可能的作用模式是揭示抗肿瘤药物(分子)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作用机制的重要途径。  本论文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20773059)的部分工作。主要运用微量热方法测定了抗肿瘤药物与生物大分子(DNA和蛋白质)及其相关介质相互作用的热力学性质的改变,根据化学热力学理论并结合圆二色、紫外-可见、荧光等光谱理论和方法对其宏观热力学性质的变化特征、微观作用基础及其可能的作用模式进行初步的探讨。  具体研究工作结果概述如下:  1.抗肿瘤药物苦参碱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在298.15 K下,应用等温滴定微量热结合荧光和圆二色光谱研究了抗肿瘤药物苦参碱(MAT)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基于生物大分子位点理论和药物与蛋白作用符合朗格谬尔吸附模型的假设得到了重要的热力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BSA大分子上存在可结合MAT分子的两类位点.由热力学数据做出的判断得到了光谱信息的验证,荧光谱学数据验证了药物与蛋白分子超分子复合物的形成,圆二色谱信息表明药物MAT诱导蛋白质(BSA)分子构象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  2.抗肿瘤药物苦参碱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在298.15 K下,应用等温滴定微量热结合荧光光谱研究了抗肿瘤药物苦参碱(MAT)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HSA大分子上存在可结合MAT分子的两类位点。第一类结合的标准焓变和标准熵变分别是4.46 kJ×mol-1和89.99 J×K-1×mol-1,可能的结合位点数为138.0,此类结合是熵驱动的.第二类结合的焓变和熵变分别是-1.56 kJ×mol-1和77.45 J×K-1×mol-1,可能的最大结合位点数是86.0,此类结合是焓熵协同驱动的过程,两类结合位点通常并不全被占据或进攻。HSA的内源荧光由于HSA-MAT复合物的形成被部分地猝灭。  3.抗肿瘤药物苦参碱与ctDNA相互作用的研究  应用等温微量热(ITC)方法,结合紫外(UV)、圆二色谱(CD)的方法研究了指定溶液介质中抗肿瘤药物苦参碱(MAT)与小牛胸腺 DNA(ctDNA)相互作用的热力学行为及其可能的结合模式.量热研究结果表明,抗肿瘤药物苦参碱(MAT)与DNA结合体系存在两类结合位点,第一类结合是熵驱动而第二类结合属焓熵协同驱动。根据光谱实验分析结果,苦参碱与小牛胸腺DNA相互作用存在两种可能的结合模式,即低药物浓度下的静电吸附和高药物浓度下的嵌插结合。  4.抗肿瘤药物苦参碱在氯化钠水溶液中的焓相互作用  应用等温滴定微量热法,通过测定了298.15 K时苦参碱在不同浓度氯化钠水溶液中的稀释焓,根据McMillan-Mayer近似模型,得到了苦参碱在氯化钠水溶液中的焓相互作用系数。结果表明,苦参碱在氯化钠溶液中的焓对相互作用系数 h2均为正值,并随氯化钠浓度的增大而增加。
其他文献
团簇作为介于原子、分子和宏观固体材料之间的过渡态,其随尺寸改变而产生的空间结构和独特性质的变化可以很好的反映出微观向宏观转变的特殊过程。科学家们很早就开始了对纯
有一个勤劳的农夫,他知道自己快要辞别人世了,可是他不放心儿子们,担心他们懒惰,不好好耕作。于是,农夫把儿子们叫到床前说:“孩子们,我快要离开你们了。我所有的宝物都埋在葡萄园的土地里,把它们统统都找出来吧,这是我最后留给你们的礼物!”  父亲去世之后,儿子们为了得到他的财产,把葡萄园翻了一遍又一遍,却什么宝物也没找到。但是,葡萄园由于他们的翻土、耕作,却意外地结了比以往更甜的葡萄,获得了大丰收!
期刊
本论文选用河北邢台棉花籽和山西临汾杨树花两种生物质作为实验原料,在小型间歇式高压釜中进行液化实验,考察了添加麦饭石(MS)和改性麦饭石时生物质的液化行为。通过扫描电镜、
1,3,4-噁二唑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活性、荧光性能、电致发光材料及药物等领域,其相应的Fe、Co、Ni金属配合物可以作为新型高效、高选择性催化剂。因此,设计合成不同配位模式的噁二唑类配体,及其具有新型结构的Fe~Ⅱ、Co~Ⅱ、Ni~Ⅱ金属配合物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本文以1,3,4-噁二唑为出发点,设计合成了2-巯基-5-吡啶-1,3,4-噁二唑,以其作为
1、吡蚜酮和噻虫嗪复配对防治褐飞虱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  采用稻苗浸渍法和稻茎浸渍法测定了不同剂型、不同配比的吡蚜酮和噻虫嗪复配制剂对褐飞虱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9:1的
碘铜酸盐因其灵活多样的结构,丰富的光学和电学性质,如发光、光限效应、介电、半导体、光催化等受到了广泛关注。有机结构导向剂对碘铜酸盐无机骨架的构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锑碘酸盐晶体中,五价碘(I5+)因有一对未成键电子对,可以形成不对称的碘氧基团,易使生成的化合物结构具有多样性,故而在半导体、非线性等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而锑(Sb)通常显示+3价和+5价两种价态,和氧结合可以形成SbO_3,Sb O_6等多种基团,因而在结构方面具有很好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而且锑酸盐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在非线性、光催化等领域有广泛的报道。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通
过渡金属络合物催化烯烃氢化和硅氢化反应是有机合成中两类重要的化学反应。其中烯烃氢化反应具有原子经济性特点,被广泛地应用于学术和工业领域。通过烯烃的硅氢化反应可以合
超氧离子自由基 O2-·是生物体在利用氧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活性氧物种,自由基生物学与医学的迅速发展和深入的研究已证实,当人体内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过量时,会导致机体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