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怀教育理论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内尔·诺丁斯于上个世纪70年代提出并建立的,近年来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德育理论流派。关怀伦理是一种关系理论,对于建立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信赖的关系具有重要作用,进一步解决了现代社会中存在的人际分离问题。同时,这一理论还注重倾听差异。重视差异,有利于达成和谐的道德生活、构建和谐社会。诺丁斯认为,关怀与被关怀是人类的基本需要,认真倾听并且积极回应是关怀的基本标志,对每个个体的需要予以恰当的反应进而建立和维护关心关系是关怀伦理的基本思想。关怀教育理论的目的是以培养有能力关怀人、爱人并值得人爱的人,以“榜样、对话、实践、求证”四种方式为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诺丁斯先从家庭这种微观的角度论述关怀理论,进而将这种理论扩展到社会的宏观视角,建构关怀伦理的理想模式——从最佳家庭走向社会政策。关怀理论把学生看作教育主体,重视学生的真实体验和生活感受。学会关怀,是21世纪的教育哲学。关怀伦理详细分析了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道德灌输论和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在肯定其共同点的同时也批判了上述理论的不适宜性。她认为关怀是一种体验,事实上,我们每个人,作为孩子,作为成年人,或者作为学生与教师的角色只能通过自己与他人的交往中得到这种关怀体验。真正要实现关怀伦理的教育环境不能仅仅在德育方法和德育内容上小打小闹、修修补补,关键是要改变德育理念,要通过师生不断反思关怀的意涵以及在真实的生活中实践关怀,体验真实的道德情感,最终学会关怀。诺丁斯的关怀伦理对于人类存在问题的回答以及师生关系的建立和维护都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但其理论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运用道德哲学这一视角可以将道德教育与哲学两者紧密联系在一起,把道德教育哲学讨论的意义渗透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