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合肥市典型小河流水体——十五里河为研究对象,在对不同水力特征区沉积物及间隙水氮磷含量分析测试的基础上,解析沉积物与间隙水剖面的氮磷形态分布和表层沉积物氮磷吸附-解吸特征,并对间隙水剖面的氮磷营养盐浓度进行模拟拟合;通过实验室栽种水生植物实验,初步揭示水生植物生长对上覆水和沉积物氮磷形态变化的影响。主要内容及成果如下:(1)通过对不同水力特征区沉积物及间隙水理化指标的分析测试,剖析不同水力特性对沉积物及间隙水氮磷营养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力特征区营养物含量差异明显,其中平直河道区(ZD)沉积物TN、TP含量明显低于其它水力特征区,弯道冲刷区(CS)和河岸坍塌区(TT)间隙水的NH4+-N、NO3--N和PO43--P浓度相对较低,且垂直剖面的变化相对较弱;而在植物生长区(ZW),各项指标垂直剖面变化都较为显著但规律性不强;不同水力特征区沉积物中的氮磷浓度和间隙水中氮磷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且NH4+-N、NO3--N源/汇关系基本都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而PO43--P的规律性较差。除植物生长区(ZW)外,其它水力特征区间隙水中的NH4+-N、NO3--N和PO43--P浓度在垂直剖面上基本都可以由指数函数y=exp(a+bx+cx2)模拟和拟合。(2)沉积物对于氮磷的吸附动力学实验显示,沉积物吸附分为快吸附和慢吸附两个过程。氨氮的快吸附发生在前10min,2h后达到吸附平衡。而磷酸盐吸附则要慢很多,快吸附集中在前4h,在72小时后吸附达到平衡,吸附量随时间的变化符合常用的Lagergren一级吸附速率方程。沉积物对于氮磷的吸附热力学实验表明,不同水力特征区沉积物对氨氮的热力学吸附符合线性回归方程,拟合相关系数均达到0.93以上;同样,在低浓度条件下,沉积物对磷酸盐的吸附也符合线性回归方程,高浓度下沉积物的吸附可以利用交叉型Langmuir吸附等温式拟合,拟合效果明显,相关系数达到0.90以上。(3)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对上覆水-沉积物体系基本理化参数和氮磷形态具有显著影响。在植物生长过程中,上覆水和沉积物的氧化还原电位由还原性变为氧化性,电导率也随着植物生长不断降低,同时沉积物的酸碱性由弱碱性逐步演变为弱酸性,且以香蒲实验组表现的最为明显。植物生长营养源主要由沉积物中有机氮和有机磷提供,上覆水氮素以氨氮为主。有机质和植物生长速率呈明显的正相关。